風從烏鎮來|大佬退潮、科技回歸,大廠競相押注AI智能體
水鄉槳聲欸乃,激蕩數字浪潮。今年已是烏鎮峰會舉辦的第11年。
“每年開會,你們本地人有什么特別感覺嗎?”
“峰會前頭連著戲劇節,天天車水馬龍的,都是游客和展商。前幾年飯局熱鬧的時候,大佬更多些?!?/p>
初冬的江南水鄉,采訪夜歸的回程路上,記者與本地的滴滴司機漫無邊際地閑聊。
今年,這場互聯網圈內級別最高的行業盛會邁入新十年,同時也迎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30周年。白墻黛瓦、碧波烏蓬的古樸景致,與飛馳迭代的前沿科技,在這座千年古鎮交相輝映。
飯局散場大佬“退潮”
回歸高規格科技盛會本色
今年的烏鎮,依舊集結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阿里吳泳銘、B站陳睿、百度梁志祥、快手楊遠熙、知乎周源等齊聚一堂,除了360創始人周鴻祎之外,初代廠長中還有搜狐張朝陽、小米雷軍仍在堅守。
會場內,是平行舉行的24場科技論壇交流;會場外的咖啡吧、午餐會、招待酒會,則是更廣闊的商務社交圈。雖依稀盛況如昨,昔年盛筵卻已不復現。
從2014年網易丁磊一時興起9人拼桌的“津驛夜宴”,到2017年風頭最勁時號稱撐起中國互聯網5萬億市值的“東興飯局”,鐵打的烏鎮流水的飯局,曾是峰會多年來的傳統保留項目。
而當時針走到2019年,互聯網江湖增量見頂,新老勢力圍繞存量市場的激烈搏殺已刀刀見血。不似開局高光時的滿座大佬談笑風生,最后的晚餐只隱約三五好友小聚,結束得猝不及防。隨著“烏鎮飯局”從熱鬧到沉寂,而今峰會臺前活躍的,大多也不再是曾經熟悉的面孔。
11年時光飛逝,烏鎮峰會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互聯網江湖的風云變幻和勢力更迭。一度博人眼球的企業家八卦動態不再是C位,世界互聯網大會也逐漸回歸到聚焦前沿科技的辦會初心。
在數天密集的會程與探展中,記者深刻感受到,與飯局散場、大佬隱身、新貴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I上位重新改寫的互聯網世界,是智能向善的技術潮涌與產業巨變。
在中國接入互聯網30周年這一重要節點上,今年與會的互聯網圈大佬們不約而同指出:AI已成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的領域,并在持續賦能千行百業,重塑全球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這場變革遠超過去30年互聯網帶來的影響。
而在這層業內共識的背后,是技術與人的關系正在被重新定義,智能向善成為共同的追求。
謀定AI:
將創造遠超互聯網的巨大價值
卻也是最大的變量
立冬的烏鎮從不缺話題,而21日舉辦的“互聯網企業家論壇”,作為大佬云集的頭腦風暴現場,更堪稱今年峰會的流量擔當。首先引發話題熱度的是“烏鎮全勤生”、紅衣教主周鴻祎。
甫一上場,周鴻祎就火力全開,正面回應了首富鐘睒睒日前炮轟企業家“搞流量”的話題?!白蛱煲灿衅髽I家批評直播帶貨,搞流量不是不務正業,我覺得‘搞流量’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實踐,企業家應該用行動為企業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不得不說,能從Web1.0的群雄逐鹿時代活躍至今,作為“首席氛圍組員”的初代廠長周鴻祎,是懂輿論造勢的。一時發言視頻熱傳,互聯網上,烏鎮的水面再度漣漪出圈。
阿里CEO吳泳銘,去年峰會首度亮相就提出“要做服務AI創新的科技平臺企業”的新定位,今年發言更是謀定AI,直言“過去一年全球互聯網行業最大的變量依然是AI”?!斑^去一年,生產力革命已經拉開帷幕,幾乎所有企業都在用AI重構自己的產品。”在吳泳銘看來,“過去30年互聯網的主要價值是鏈接,以互聯網鏈接的平臺為載體,鏈接人、商品、信息、社會方方面面的服務。未來30年,AI將會全面提升世界的生產力水平,創造的價值將遠遠大于互聯網鏈接創造的價值。”
“最大的變量就是AI。”談及當下的互聯網業界生態,知乎創始人、CEO周源與吳泳銘不謀而合。周源犀利指出,今天的互聯網早已不僅僅是消費互聯網,同時已經變成生產力的互聯網和知識經濟的互聯網?!邦A計未來五年,過去以規模驅動為核心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會變成方差更大、以極少數人的生產效率提升去服務80%人群的模式?!?/p>
而這次峰會上同臺論劍的B站,似乎為兩位大佬對于“最大變量”的判斷提供了更為鮮活的現實注腳。南都記者觀察到,B站今年Q3季度財報顯示,調整后凈利潤2.4億元,實現上市后首次單季度盈利。其中,廣告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28%。出人意料的是,B站并非靠著傳統的二次元動漫、自研游戲、直播電商“突破自我”,反而是曾一度萎靡不振的廣告業務,成了如今支撐B站平臺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這背后,正是AI行業帶來的商機。
嗶哩嗶哩董事長、CEO陳睿在發言中自信滿滿,稱“B站已經是中國AI心智最強的社區”。這一提法,其實早在今年6月B站15周年站慶上陳睿就曾談到過,并透露目前國內超過九成的AI廠商,都選擇在B站與用戶溝通。這或許得益于B站的用戶畫像更年輕,也更加偏好潮流科技。數據顯示,2023年,B站與AI相關的內容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80%,涵蓋了AI科普、技術應用以及數字人等多個領域。
以AI新貴Kimi為例,在4月份成功出圈前,KIMI就幾乎關聯了B站所有涉“AI”的詞條;而繼Kimi推廣火了之后,B站“AI工具”“好用的產品”“App”等關鍵詞下,陸續出現了字節的“豆包”、天工AI、MiniMax的“星野”等AI產品。AI潮水漫卷,類似“賣鏟子”的英偉達,B站或許能成為“賣廣告牌”的嗶哩嗶哩。
“最大的變量是AI”,誠如斯言。
而自嘲為“中國互聯網活化石”的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則負責組織一眾網圈領軍人物共話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如何創新性發展”?;厥走^往,互聯網從PC端到移動端,從文字、圖片到視頻和直播,從頻道分發到自媒體、算法推薦,再到電子商務與人工智能驅動,深刻而漫長的演變背后,與企業的創新驅動密不可分。這位“走過中國互聯網所有發展階段”的初代大佬,主持圓桌時談笑自若云淡風輕,只不過門戶網站的巔峰時刻早已消逝。
開啟邁向智能化時代的全新紀元
周鴻祎表示,互聯網下一個5-10年的方向非常清楚,“就是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未來,AI大模型會“席卷”所有行業,重塑所有行業,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驅動引擎。
主論壇發言的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更是將當下的AI浪潮形容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技術變革時期"。從新藥研發到智能醫療,從個性化教育到養老陪護,他相信“人工智能已經邁進了群星閃耀時”,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超過一億的貨主已經習慣了用普惠的價格在10秒鐘內叫到合適的貨車。”貨拉拉創始人周勝馥用實打實的數據說話。他透露,僅他們公司通過AI技術優化運力調度,就為用戶節省了超過100億元的物流費用。主論壇演講中,他聲情并茂地回顧了自己十年創業歷程中見證的變化:從最初的"跟著外國學",到現在的"領著外國跑",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已經站在了世界前列。
“毫無疑問今年大家更關注應用了。去年大家都在想AI到底是什么、大模型是什么,現在大家關心的則是AI跟自己有什么關系?!泵襟w交流會上,知乎創始人周源很直接。而就在今年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40余個大模型、10余個機器人集中亮相,眾多垂直領域的AI應用“百花齊放”,很生動地回應了周源這個問題。
記者注意到,契合“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的主題,今年博覽會展示的數字人、無人駕駛汽車、載人eVTOL飛碟、人形機器人、教學決策智能體等最新的AI產品正在快速落地應用,貼近人們的生活。以AI為展示重點的博覽會,整個會期共吸引了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665家中外企業與機構參展。
展會現場,能真切鮮活地感受到,中國的AI變革正在從論文、專利的增長期,走向千行百業的應用爆發期。
從2024年烏鎮峰會上的各類AI產品、應用來看,AI的觸角不僅伸到了飛碟狀電動載人飛行器里,還延展到居民日常健康體檢的CT影像里,甚至下沉到了田間地頭一顆種子成長進程的監測。曾經高居云端的前沿智能科技,已然帶著熱騰騰的煙火氣,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根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編著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截至2023年底,中國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7.8萬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而根據國家數據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3月,我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大模型應用迎來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持續向各行業領域應用拓展,行業大模型深度賦能電子信息、醫療、交通等領域。
正如峰會的“AI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上,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崧所說,以生成式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加速迭代演進,開啟了人類社會邁向智能化時代的全新紀元。
創新永不停步
大廠競相押注AI智能
與往年追逐大佬腳步不同,伴隨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的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去年落成,今年有更多觀眾熱衷走入博覽會,體驗AI正在、即將給生活帶來的改變。
輕松“后空翻”的AI機器狗、與虛擬李白跨時空對話的“AI全息艙”、單次平掃CT即可篩查8種癌癥和5種慢性病的AI查癌技術“達醫智影”……漫步在今年“互聯網之光”的博覽會場,AI大模型儼然全場的主角,華為、騰訊、阿里、百度及螞蟻集團等頭部科技公司,都將各自的大模型產品放在展區最顯眼的位置。
有了AI加持,今年觀眾的看展體驗也變得格外絲滑。打開手機支付寶碰一下,“桐小烏”智能體即被“喚醒”,快速給出會議議程、餐飲、住宿等實用信息,這是烏鎮峰會十年來首次將會務服務融入AI智能產品。記者觀察到,一眾參展大廠都在展臺打出了智能體相關的發展戰略。
智能體(Agentic AI)的概念源于去年底Open AI的《Practices for Governing Agentic AI Systems》白皮書。Open AI的定義中,智能體的特征在于自主決策并行動,且能在實現目標的行動中堅持長期主義,而不必人工提前干預明確。一言以蔽之,就是擁有主動思考、規劃執行能力的自主AI。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引領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浪潮,而智能體是當前最能激發大模型潛力的應用方向?!痹诜鍟_幕式前的“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百度公司首席技術官王海峰發表獲獎感言時介紹,文心智能體技術受人腦快思考慢思考啟發,構建了具備理解、規劃、反思與進化能力的思考模型,一定程度上將思考過程白盒化,并在環境中持續學習自主進化。截至目前,文心智能體已凝聚超過80萬開發者、15萬家企業。
在螞蟻集團的展臺記者注意到,包括政務、生活服務、景區、醫療、金融等場景在內的多個智能體亮相,一同展示的還有支付寶智能體開發平臺“百寶箱”。以醫療為例,螞蟻集團CEO井賢棟曾在主論壇發言中,介紹了旗下健康管家的智能體服務,稱其貫穿了診前咨詢、科室導診掛號,診間陪伴,診后報告解讀、用藥提醒等諸多場景,解決了患者繁雜的醫療健康的訴求。
記者現場體驗螞蟻健康管家,看到智能體通過與用戶的語音對話,就能自主推斷就醫意圖,從而讓其搭載的醫療大模型能夠更好地被調用。能看到,基于“認知決策智能體技術創新與應用”技術底座,螞蟻正在打通AI大規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當逛到騰訊展臺的“開悟AI實驗室”展區,記者更如同親臨了開悟高校課堂和開悟大賽的現場。觀眾沉浸式體驗的,是一條基于真實道路需求的仿真場景搭建的智能交通信號燈調度賽道。無數車流瞬息萬變,每一秒如何應對,考驗著決策智能體及背后算法開發團隊的硬核實力。該項目成都區負責人趙秋楊告訴記者,作為一款AI多智能體與復雜決策研究平臺,騰訊開悟以成熟的強化學習實驗平臺,面向學術研究和算法開發者提供超現實、低成本的數實融合應用場景,以及高難度的AI任務挑戰。“目前我們已連續舉辦5屆面向全球學子的高校AI賽事,初心就是打造一款集課程、實訓、平臺三位一體的AI人才自主培養系統?!?/p>
有業界觀點曾預判,明年會是“AI智能體年”,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正在實驗、探索如何讓AI智能體落地。在博覽會現場,記者還看到部分新貴企業亦推出涉汽車、文旅、金融等方向的智能體,不過能夠采取的交互方式還比較簡單,任務推理能力、自主行動調適方面仍有很大潛力空間??傮w而言,在AI智能體登場的當下此刻,烏鎮依然還是大廠的主舞臺。
智能體究竟能否引領AI新一輪潮水的方向,尚未有定論。但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吳建平所說,“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已經來臨,前沿技術的秀場大幕正徐徐拉開。”縱覽峰會大佬們的“華山論劍”和展會秀場上的“百家爭鳴”,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必然是通用人工智能和專用人工智能兩條賽道相向而行的產業態勢。而不論哪條賽道上,智能體的潛力都正在持續被挖掘。雖然短期內尚未直接帶來商業化落地,但毫無疑問,智能體已成大廠當前競相押注的大模型潛力方向。
風從烏鎮來,只是沒有誰能永遠站在臺前。
也許多年后回望2024年的互聯網大會,未嘗不是一個左右AI潮水所向的拐點,抑或又會是某個決定各家大廠命運的分叉口。網絡江湖風云變幻,數字技術幾經迭代,曾經大佬的“退潮”或許讓人唏噓,“創新永不停步”卻是真正的互聯網之光。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