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提醒安全駕駛有用嗎?《2024嘀嗒順風車智能安全建設報告》深入詳解
第十三個122“全國交通安全日”期間,嘀嗒出行發布《2024嘀嗒順風車智能安全建設報告》,基于嘀嗒出行平臺數據統計,從交通安全創新賦能、智能主動安全和平臺基礎安全保障三個方面,深入總結2023~2024年的安全建設實踐成果經驗,以期展現當前順風出行平臺安全建設的新趨勢、新境界。
此次報告對當前順風車行業安全建設有一系列新發現,如安全帶能極大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為此,嘀嗒出行通過彈窗、IM消息、安全輪播、push、語音播報、智能語音外呼等全方位手段,面向車主乘客進行雙向提醒,從行前行中各個接觸點,來有效強化用戶系安全帶的意識。
以提醒乘客系安全帶為例,2023年至今,嘀嗒出行已發出超3500萬次智能語音外呼,而過去半年,智能語音播報發出近1.35億次。同時,2023年1月至今,嘀嗒出行面向車主乘客共發出近5730萬次避免疲勞駕駛語音播報,覆蓋近3215萬人次。2022年12月至今,面向乘客發出超388萬次智能語音外呼。自2023年5月至今,面向車主乘客分別發出超215萬次和近143萬次端內推送提醒。
為更有效避免車主超速、急加速急減速、長時間打電話玩手機等危險駕駛行為,嘀嗒出行在今年下半年上線“順風車駕駛安全智能管家”,基于端智能和專屬識別算法,通過行中實時提醒干預,行程后安全駕駛報告,連續多次危險駕駛觸發警告或封禁的階梯式管控矩陣,讓車主駕駛行為更快速改善。收到危險駕駛警告后,有近五成車主第二周不再出現危險駕駛行為。
對于任何行業而言,安全建設的最高境界都是預防。近年來,在大數據、AI算法、大模型的產研合力加持下,嘀嗒出行實現了在行前行中各環節,更加主動、更實時、更精準和場景化的安全干預,讓安全守護更前置。
如今,行程錄音已是出行平臺保障用戶安全的重要依托,那么,能否在行程中,基于錄音對潛在風險進行更主動實時干預?為此,嘀嗒出行近日上線行中錄音實時語義識別,針對特定場景行程,通過大模型對錄音實時語義轉寫和意圖分析,并通過語音播報等手段及時提醒干預,目前,意圖識別準確率接近100%,識別速度最快可達秒級。
目前,安全護航已成為出行行業廣泛采用的用戶安全保障機制,那么如何讓保障更精準,干預更敏捷更有效?嘀嗒出行過去兩年,對于安全護航功能持續升級進化,基于算法賦能,對于駐留、偏航等異常及時干預提醒,主動分析潛在風險,持續提升安全系數。
比如,目前嘀嗒出行的安全護航,已實現基于具體路線級別的安全區域實時護航,基于智能路徑規劃,從A到B點可有若干條行駛路線,若車輛在行程中偏移任何一條路線,平臺都將主動及時干預。同時通過車主與乘客行駛軌跡等雙重交叉驗證,讓護航更準確。此外,還優化了外呼重播策略,乘客接聽率提升17PP。
對此,嘀嗒出行一位技術負責人表示,安全護航持續進化背后,是嘀嗒出行的數據基礎建設持續強化,讓判定更準確、策略不斷迭代、風險場景覆蓋更廣、風險閾值不斷細化。
此外,2024年,嘀嗒出行進一步升級夜間出行安全管控,通過安全護航閾值調整、行前二次人臉識別等升級、車主夜間出行開啟App及定位錄音管控、行前行中全方位心智強化等五大組合拳,讓用戶夜間出行更無憂。
比如,目前針對夜間出行,平臺要求車主全程開啟App和全程開啟錄音、開啟定位授權,若未做到將進行限制接單等。同時,嘀嗒出行通過多類海報、push等多管齊下提升車乘夜間出行安全意識。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