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人才培養,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環球時報記者 劉明 劉雅婷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編者的話:近日,北京市發布關于全市中小學秋季學期起開設AI通識課的政策,引發熱議。從深度求索(DeepSeek)1月正式上線成為全球矚目的熱點話題,到最近中國創業公司Monica發布的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能體)產品Manus頻登
【環球時報記者 劉明 劉雅婷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編者的話:近日,北京市發布關于全市中小學秋季學期起開設AI通識課的政策,引發熱議。從深度求索(DeepSeek)1月正式上線成為全球矚目的熱點話題,到最近中國創業公司Monica發布的全球首款通用Agent(自主智能體)產品Manus頻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大力實施青年技能人才鍛造行動,引導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青年技能人才作為產業工人隊伍中服務大局、彰顯活力的生力軍和突擊隊,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如何更好培養并發揮青年技能人才作用,值得研究。近年來,我國青年技
教育將進一步聚焦于激發人的創造性、社交性、情感性人機協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比學校出身更重要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人工智能技術將改寫千行百業發展,全球人才培養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人工智能時代,大國競爭需要怎樣的人才?技術變革“前夜”,我國應如何優化人才戰略?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北京、上
11月3日,2023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吉林省長春市拉開帷幕。會議以“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為創新鋪路”為主題。貫徹《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推動“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小碼研究院特聘專家錢彥旻
李一陵鼓勵各地各校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和研學實踐,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研發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學習類課程和教學案例,為教學提供支持;鼓勵學校通過多種形式活動,將人工智能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營造濃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環境……
近日,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高校紛紛宣布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擴招計劃將聚焦數字時代發展前沿,在人工智能(AI)、智慧治理等“AI+”前沿領域前瞻布局交叉復合型人才儲備。與此同時,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根據該方案,北京市將從今年秋季學期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正發生哪些改變?答案就在2024學習者大會上。大會于10月16至20日在北京舉行,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帆書APP創始人及首席內容官樊登、啟行教育創始人趙蔚、猿編程創始人李翊、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梁黎明、美國P21學習組織校外教育主席Scott Brody及北京實驗二小校長、北京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部長通道,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DeepSeek和機器人引發關注說明了中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效果,教育部將推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 請問公司是否涉及或考慮AI結合短視頻為教育帶來新的可能? 科德教育(300192.SZ)11月9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參股中昊芯英,雙方將發展AI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學應用與人才培養,縱向深耕教育產品線布局,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中新社上海12月4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4日發布消息稱,根據上海重點產業領域技能人才培養新政,對納入上海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內涉及三大先導產業和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行業的17個職業(工種),勞動者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標準上調30%。近日,上海市人社局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