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AIGC“重塑”影視制作產業快手可靈AI用戶超600萬探索多元變現模式

AIGC“重塑”影視制作產業快手可靈AI用戶超600萬探索多元變現模式

華夏時報    2024-12-18

  AI制作電影、AI生成品牌廣告、AI再現百年前奧運往事……如今,AIGC已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邁入規模化應用期。

  12月12日,在“2024AIGC視覺應用論壇”上,快手副總裁、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張迪表示,可靈AI將于近期推出全新的1.6版本模型,新模型將帶來更好、更穩定的視頻質量。

  不僅快手,國內的諸多企業均積極布局視頻生成大模型,這將進一步提升視頻內容制作效率,甚至重塑影視制作產業。與此同時,視頻生成大模型加速競賽也有助于打開商業化空間。

  全新版本模型發布在即

  “今年6月份,可靈AI才正式推出,今天九個導演已經用可靈AI拍完片子了,AI注定會打破人類在所有創作領域的定式。”導演俞白眉在論壇上直言。

  12月6日,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在快手平臺上線,快手可靈AI聯合9位知名導演共同發起“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短片題材涵蓋奇幻、志怪、親情、動畫等多元類型。俞白眉為9名導演之一,其創作了AIGC短片《百鬼勿擾》。

  據記者了解,今年6月,快手發布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1.0,快手方面彼時介紹,可靈大模型為快手AI團隊自研,采用Sora相似的技術路線,結合多項自研技術創新,效果對標Sora。9月19日,可靈AI發布全新升級的“可靈1.5模型”。據悉,可靈AI上線半年以來經歷過16次迭代,目前已有超過600萬用戶,累計生成超6500萬個視頻和超1.75億張圖片。

  張迪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過去一年多時間,大模型行業變化極大,2024年一個重要的變化是,視頻生成方向迎來爆發式增長,在Sora發布之前,快手在視頻生成領域就有較多研究,項目早已立項,但Sora也刺激快手加大在可靈上的投入。”

  今年2月Open AI發布Sora視頻Demo;12月10日,Open AI正式上線Sora Turbo,相較于其2月發布的版本,Sora Turbo功能增加,視頻再創作能力大幅提升,并且優化了視頻生成速度及生成方式。

  張迪透露,可靈AI將于近期推出全新的1.6版本模型,新模型將帶來更好、更穩定的視頻質量,在文本遵循、動態表現、風格一致性等方面將有大幅提升。“樂觀估計,視頻生成大模型將在1年左右達到個人制作影視劇的成熟度。”張迪認為。

  星賢文化創始人陳坤告訴記者,AIGC將會是一個十年以上的行業機會,今天所有的嘗試都是新的起點。

  陳坤也是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山海奇鏡》導演及制作人。他認為,“對于影視行業從業人員而言,AI帶給我們一個最大的改變,是把線性工作流程變成非線性的流程。除了流程上的提質增效,我認為更深遠的意義在于AIIP的出現,也就是借由AI技術的加持,加速好的IP創意落地,這個AIIP可能是電影、短劇、互動劇、游戲等等,長期來看,相信AIIP一定會變成影視文化產業的標配。”

  單月流水超千萬元

  AI視頻模型不斷迭代升級,正推動應用加快落地及商業化空間打開。

  據券商報告顯示,Sora落地后采用訂閱制的商業模式,目前ChatGPTPlus用戶(訂閱費20美元/月)和Pro用戶(訂閱費200美元/月)免費使用,但限制視頻數量和生成的點數。

  張迪表示,相比大語言模型,視頻生成大模型幸運的一點是,它的商業模式相對來說比較閉環。“雖然語言大模型有各種各樣的產品,但是在形成實質的生產力上,語言模型還沒有迎來一個拐點,視覺生成模型從發布的第一天天然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有相對清晰的商業模式。”

  張迪還表示,整個行業還處于早期的階段,通往AGI的道路沒有那么順利。“當下最關鍵的是算法的進一步突破才能帶來模型性能的進一步提升,才可能帶來殺手級應用的突破。”

  事實上,可靈AI早已開啟了商業化變現。快手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一笑在11月20日的2024年Q3財報電話會上介紹,可靈AI自7月底陸續向國內和海外的用戶推出會員付費體系,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模型效果體驗,并在9月底正式開放了API服務,涵蓋了視頻生成、圖像生成和虛擬試穿等模塊。

  程一笑特別提到:“目前可靈AI的商業化單月流水超千萬人民幣,進展符合我們的預期,未來我們還將探索更多元的變現模式,我們有信心在明年實現可靈收入規模的快速增長。”

  張迪告訴記者,可靈很早就做了商業化,大模型推理成本高,因此建立一個正向的商業循環,有助于快手把這件事情可持續地做下去,而且可靈的價格相比之下也是比較劃算。他強調,“當前階段我們不是特別看重利潤,我們希望把這件事能夠做下去而已。”

  除了視頻生成大模型,程一笑表示,在2024年Q3,快手還在持續優化基座大模型的性能,深化大模型在內容理解、內容推薦、內容生產及用戶互動的應用。

  記者從快手方面獲悉,一直以來,快手都非常重視AI大模型技術和現有業務的結合,借助AI大模型提高現有業務的效率,展現出充分的應用價值,提升商業潛力,從而形成投入研發和商業變現的正循環。

  雖然AI在視覺行業的應用在加速落地,但是目前AI“魔改”影視劇也頗受爭議,這也給短視頻平臺帶來不小的挑戰。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近日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指出,近期,AI“魔改”視頻以假亂真、“魔改”經典現象頻發,要求各相關省局督促轄區內短視頻平臺排查清理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并于12月10日反饋工作情況。嚴格落實生成式人工智能內容審核要求,舉一反三,對各自平臺開發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進行自查,對在平臺上使用、傳播的各類相關技術產品嚴格準入和監看,對AI生成內容做出顯著提示。

  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AIGC在創作中確實能夠讓現有的圖片、視頻出現全新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應該是輔助性的,是基于原創原意的,而非魔幻現實主義的魔改,因此,其題中應有之意是影視行業進一步提速提質的催化劑,也是一個加速器,而非“亂入”的顛覆者。

  “創作者應該基于原創、忠于原創,即使二創也不能背離本源,只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非魔幻生活;AIGC對于個人創作電影確實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性支撐,但個人創作也要基于原創,而不是依靠工具去做剪輯大師,在這一層面上而言,個人創作,還是要有人性光環和自主創作,而非完全依靠素材去做AI魔改。”張書樂還表示。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