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敷埋作業1000米/小時
12月13日消息,據報道,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小時。
據悉,該機器人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其核心部件更是達到了100%的自主可控,標志著該項目已成功從理論研究跨越至實物樣機階段,展現了我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針對水下敷纜作業機器人普遍存在的海纜感知能力弱、持續作業時間短等難題,廣東電網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哈爾濱工程大學及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與企業,組建了一支多學科交叉的精英攻關團隊。
團隊通過創新性地融合“聲-光-磁-電”多模態信息,研發出了一種高效的海纜探測定位方法,成功攻克了多傳感器組合導航中的抗干擾技術難題。這一創新不僅解決了低能見度水下環境中海纜搜尋定位困難的問題,還有效避免了近底水下導航失效的困擾。
考慮到海底環境的復雜性,項目團隊精心設計了履帶和雪橇兩種行進模式,這兩種模式均能在稀軟土海床上實現穩定行進,從而有效解決了機器人在此類復雜環境下的行進難題。
此次研發的機器人將全面適用于我國近海的稀軟土海底環境,其最大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小時,相較于傳統作業方式,作業速度實現了近一倍的提升。
文章內容舉報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