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作業實現AI一鍵批改答疑,嘉定區探索教育與人工智能的“雙向奔赴”

作業實現AI一鍵批改答疑,嘉定區探索教育與人工智能的“雙向奔赴”

新火種    2024-12-06

在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八年級(1)班的丁辰妍將寫完的數學作業拍照上傳,AI很快給出批改分數,還附加了詳細的錯題講解。“我感覺挺方便的,不僅批改很快速,還能指出我的錯因。”丁辰妍說。丁辰妍使用的是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剛投入使用的“中科智核”教學全流程數智協同平臺。

昨天(4日),這一平臺在“人工智能賦能‘雙新’實施”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展示交流活動正式亮相。當天,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聯盟、人工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特色基地(教育)實驗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數字教育背景下教學范式創新與實踐探索研究》聯合研究單位等同步揭牌。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夏紅梅介紹,“中科智核”集成了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以賦能教學全流程的實施和管理;覆蓋了從資源建設到教案設計、從課堂教學到師生評價、再到學生輔導等關鍵教育環節,促進了師生間的互聯互通、教師間的共享協作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通過數字技術,平臺能伴隨采集教學過程中的多模態數據;通過智能算法,平臺能處理實時數據,以適應不同的教與學的需求。平臺旨在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數智驅動的教學環境,從而促進教學全流程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探索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是嘉定唯一一所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的特色學校。“當我說到‘工藝’,你聽到的是‘工藝’還是‘公益’?想要確定說的哪個詞語,我們需要通過上下文的語義才能了解……”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信息科技教師周洋陽的人工智能實驗課上,學生們了解何為真正的人工智能。“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們雖然知道人工智能,但不理解背后的邏輯。”按照周洋陽的設想,沒有PPT、沒有電腦,讓孩子單純享受思維培養的過程,才是培養人工智能思維的第一步。記者從嘉定區教育局了解到,下一步,嘉定區將以點帶面,通過人工智能教育的實驗校、基地校探索實踐得到的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推動AI技術賦能學校管理和課程改革,幫助孩子們個性化成長,實現人工智能和教育的“雙向奔赴”。

作者:張鵬文:張鵬圖:嘉定區教育局供圖編輯:吳金嬌責任編輯:唐聞佳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