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商務部將有這些重點布局

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商務部將有這些重點布局

紅星資本局    2024-12-04

  紅星資本局12月3日消息,商貿流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的產業。近日,商務部、農業農村部、供銷合作總社等9部門印發了《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行動計劃》把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主線和抓手。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在今日的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將重點布局一批與產業分布和國家物流大通道相匹配的商品集散中心,支持傳統商品市場改造,拓展電子商務、創新展示、倉儲物流等綜合服務;鼓勵大型流通企業改造傳統零售門店。支持零售企業整合線上平臺、線下商超和物流站點,發展品牌連鎖、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

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

  加快零售業數字化轉型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即時零售

  李佳路提到,《行動計劃》圍繞“到2027年基本建成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高效順暢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總目標,統籌推進城鄉流通網絡建設、商貿流通創新轉型、優化商貿流通發展方式、商貿流通開放融合發展等4個方面任務。

  在城市,實施城市商業提質工程,改造提升步行街、商圈,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布局;在農村,實施農村市場升級工程,開展“千集萬店”改造,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并提出果蔬和肉類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5%和45%的分項目標。

  “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突出的短板在農村,比如縣域商業網點不完善,居民消費不便利,冷鏈物流設施不發達,物流成本高等等。”李佳路指出,《行動計劃》就是要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改造鄉鎮集貿市場和村級便利店,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此外,李佳路還提到,要加快零售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品牌連鎖、即時零售。供應鏈方面,重點是要深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發展訂單生產、集采集配。

  在國際化上,實施內外貿一體化工程和流通領域世界一流企業培育工程,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引導商貿流通企業融合發展,拓展全球營銷和物流網絡。“我們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走出去,積極拓展全球營銷和物流網絡,同時培育流通領域世界一流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動計劃》也更強調惠民便民。比如,全面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引導商業資源下沉社區,補齊早餐買菜、“小修小補”等便民服務,打造居民家門口的“幸福圈”。建設和完善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大力推廣“一鍵預約、上門回收”等“互聯網+”回收模式。

  升級改造縣鄉村流通設施

  深入農村補短板

  產地冷鏈物流在整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全鏈條中還是最短板,也制約著冷鏈流通整體質量和效率。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杜曉偉指出,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推動建設培育100個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重點縣(重點市),打造鏈接城鄉的冷鏈流通關鍵樞紐;建設培育1000個農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產地銷地銜接的產地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已開展首批55個重點縣(重點市)和500個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培育工作。

  “總的來看,農民在田頭產地有了冷庫,既可以減少生鮮農產品的損耗,又可以實現錯峰銷售,直接提升了議價能力,自然也就增加了收入,還可以拉動農村有效投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提升跨季節跨地域的均衡供應能力,增強市場運行的穩定性和產業抗風險能力。”

  杜曉偉表示,下一步將會同商務部、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繼續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滿足產地貯藏保鮮和產后處理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組織供應、產后處理、冷鏈流通等能力的流通主體。

  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改革部部長馬繼紅表示,下一步將升級改造縣鄉村流通設施;推廣“智慧農產品市場”運營模式,推進系統農產品市場向數字化、品質化方向發展;推進供銷合作社冷鏈物流區域網、省域網與國家冷鏈物流骨干網有效對接,加快建設系統冷鏈物流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促進全系統冷鏈資源和業務的互通、互聯;此外,還將營造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電商、直播帶貨、直供直銷、即時配送等流通新業態、新模式。

  探索建立超大城市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成都等20城首批試點顯成效

  據悉,2024到2026年,商務部、財政部將分三批開展全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工作。

  李佳路介紹,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的支持重點包括5個方向,分別是: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完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城鄉商貿流通融合發展、培育現代流通骨干企業。

  前期有20個城市正式進入2024年試點名單,包括成都、天津、石家莊、大連、哈爾濱、上海、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鄭州、武漢、廣州、深圳、西安和銀川。

  李佳路稱,這20個試點城市的GDP總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超過了全國總量的1/4,不少城市是全國和區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物流樞紐、產業鏈供應鏈創新中心。

  在會上,成都市政府副市長陳志勇分享了成都作為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在探索建立超大城市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方面的經驗。

  陳志勇分別從加快構建宜居宜業商貿流通體系、加快構建現代縣域商業體系、加快構建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以及加快構建健康可持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4個方面做了介紹。

  比如圍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都構建了四級商圈體系,打造81條特色商業街區,11大類特色消費場景。

  城鄉融合方面,推動簡陽市、都江堰市等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加快鄉鎮商貿中心、村級便民商店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創新拼團、眾籌等營銷模式,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打造地域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網絡品牌。

  李佳路表示,第一批試點城市商貿流通節點效應明顯。下一步,商務部將指導有關地方和城市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按照試點實施方案,加快推動項目落地,高水平高質量推進試點城市建設。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