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政策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商務部、農業農村部、供銷合作總社等9部門近日印發了《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提出系列具體舉措,著眼于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完善商貿流通網絡,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在12月3日舉行的商務部專題發布會上,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完善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提高商貿流通的數字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在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商務部將推動批發業轉型升級,重點布局一批與產業分布和國家物流大通道相匹配的商品集散中心,支持傳統商品市場改造,拓展電子商務、創新展示、倉儲物流等綜合服務,豐富經營業態,提升服務質量,建立集成、開放的平臺經濟生態。
“鼓勵大型流通企業通過特許經營、數字賦能等方式,改造傳統零售門店,提高進銷存管理水平。支持零售企業整合線上平臺、線下商超和物流站點,發展品牌連鎖、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李佳路介紹。
數據顯示,2023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3萬億元,我國連續11年是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批發零售業加快轉型,將有利于零售新業態快速發展。
“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突出的短板在縣域和農村,比如縣域商業網點不完善、居民消費不便利、冷鏈物流設施不發達、物流成本高等。”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副研究員洪勇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行動計劃》提出,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改造鄉鎮集貿市場和村級便利店,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完善冷鏈物流設施,推廣共同配送模式,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
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部長馬繼紅介紹,在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將推動系統流通骨干企業下沉,賦能縣鄉村流通服務網絡,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就近消費、便利消費。在打通農產品流通關鍵環節方面,將推進產地、銷地、集散地農產品市場升級改造,以提高輻射帶動能力。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杜曉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將持續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研究編制《“十五五”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加大產地市場政策扶持力度。
此次《行動計劃》明確,到2027年,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果蔬和肉類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5%和45%。
要實現上述目標,農業農村部表示,將深入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通過中央財政建設一批、推動地方財政建設一批、引導社會資本自建一批等方式,繼續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滿足產地貯藏保鮮和產后處理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組織供應、產后處理、冷鏈流通等能力的流通主體。”杜曉偉說。
商貿流通的數字化、標準化和國際化是商貿流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缎袆佑媱潯诽岢?,加快標準托盤、周轉箱等物流載具循環共用,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提高產加銷儲運等各環節物流標準化水平。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走出去”,積極拓展全球營銷和物流網絡,培育流通領域的世界一流企業。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