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五”消費冰火兩重天火爆網購背后暗藏隱憂?
美國“黑色星期五”(以下簡稱“黑五”)消費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萬事達卡和其他數據提供商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黑五”,美國實體店的消費增長乏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上消費的強勁增長,追逐折扣的美國民眾更青睞在手機和電腦上購物。
具體來看,“黑五”美國實體店和網上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3.4%,其中實體店銷售同比僅增長0.7%,而電商在線銷售額大幅增長14.6%。
目前“網絡星期一”正在進行中。Adobe Analytics預計,感恩節、“黑五”和“網絡星期一”構成的“網絡周”期間,在線消費總額將達到406億美元,同比增長7%。
不過,在亮眼的數據背后,一系列隱憂也已經浮現,美國消費者對錢袋子愈發謹慎,“消費降級”等現象預示著美國經濟支柱消費正迎來逆風。
火爆消費背后“精打細算”
“黑五”被看作是美國零售業圣誕銷售業績的晴雨表,也是一年中各個商家最看重、最繁忙的日子之一。
Adobe Analytics數據顯示,上周五線上成交額在108億美元左右,比去年的98億美元大幅升高,而“網絡星期一”當日消費規模預計將達到132億美元,同比增長6.1%。
在大規模折扣的推動下,消費者的線上需求激增。Adobe Analytics報告稱,電商價格已連續26個月下跌,有助于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節省預算并推動需求。在線上“剁手”爆火背后,Mastercard經濟學家Meyer分析稱,大量消費集中在線上完成,消費者在網上擁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選擇。
相對亮眼的數據背后仍存隱憂。在高物價背景下,美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也發生了變化,“精打細算”成為主流。塔吉特首席執行官Brian Cornell表示,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更注重尋找折扣商品,并在得到合適的優惠時大量囤貨。
盡管美國的總體通脹水平已經從前幾年的歷史高位有所回落,但消費者仍然對高物價高度敏感。根據密歇根大學的調查,消費者對物價的持續上漲感到非常沮喪,消費信心仍然遠低于長期平均水平。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隨著美國上一輪財政刺激逐步退去,美國個人儲蓄存款總額已經低于疫情前的水平,非農私營部門平均周薪增速也已從此前7%以上的高位降至4%以下,但仍高于疫情前增速。上述數據顯示,存量儲蓄對消費的推動效應已幾乎枯竭,增量收入對消費的推動雖然也有所降溫,但仍具有一定的韌性。
反映到數據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1月上半月,消費者在美國主要零售商的消費削減了1.4%,這是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與此同時,為了刺激消費,今年美國多個零售巨頭將原本僅限一天的購物狂歡節“黑五”延長至數周。塔吉特從11月初便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提前“黑五”促銷,并推出了持續至11月底的“黑五”折扣活動。沃爾瑪則從11月11日提前開始“黑五”,亞馬遜推出“黑五周”,家得寶從11月7日到12月4日的“黑五優惠”也在進行。
中國電商平臺備受青睞
在美國網上購物逐漸火爆之際,中國電商平臺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數據公司Facteus稱,Shein、拼多多旗下Temu、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 Shop等零售電商在截至上周五的七天銷售額出現同比勁增。
Shein、Temu等平價電商平臺正在崛起。11月,Temu的銷售額增長了18%,Shein的銷售額則增長了16%,而亞馬遜的銷售額僅持平。“黑五”的銷售核心在于零售商打出大幅折扣的標語來吸引客戶,當Temu、Shein這類本身就以價格取勝的平臺加入這場促銷戰,原本的競爭邏輯可能被顛覆。
為何中國電商平臺在美國廣受歡迎?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這幾家中國電商平臺在國外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同時各有優勢領域,已然有比較成熟的客戶群體。而且,今年以來,各平臺先后推出了半托管的模式,進入下半年以后,在各類大促活動中,平臺們在價格和物流配送服務方面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性價比只是競爭力的一個方面,多方面因素疊加使得這些平臺受到歡迎。
但同時,崔麗麗表示,主要挑戰來自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還有目的地市場對電商平臺/商家在信息安全、隱私等方面的要求,并面臨亞馬遜等原本就比較強大的主流海外電商平臺的競爭。應對這些變數,還是應該先多元化布局,推動目的地國家/地區的多樣性、平臺的多樣化、品類的擴充等,并及時跟進一些監管/合規類信息。
從長期來看,崔麗麗表示,中國電商的模式和運營方法是國際領先的,正在適應國外營商環境、數據合規框架等。另外,中國也有豐富的商品。總體來看,從平臺/運營和供應鏈來講,中國電商都擁有優勢。撇開政策因素,中國電商是有競爭力的,然而政策也是最大的變數,因此可能需要在應對政策變化方面做一些未雨綢繆的考慮。
關稅陰霾影響幾何?
“黑五”消費也和美國大選有著微妙的聯系。零售商通過關稅前促銷刺激消費,盡可能提高銷量。消費者則在預期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決定盡早購買,抓住優惠機會。
11月25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賬號發文,妄言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此外,特朗普還表示,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征收25%關稅。
在這一背景下,零售商們紛紛推出促銷活動,提醒消費者趕在價格上漲前購買商品。伴隨著消費疲軟和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加,這種營銷手段在家具、戶外用品、美容產品等多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例如,在線家具零售商Finally Home Furnishings提醒顧客趁價格大漲前趕緊下單,以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推出后抬高商品的價格。Finally Home Furnishings店主西德尼·阿諾德(Sydney Arnold)表示,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出口商品的國家將承擔關稅成本,但事實并非如此。相反,價格上漲將轉嫁給消費者。
淋浴噴頭品牌Jolie Skin通過電子郵件向顧客發出提醒,一旦關稅生效,該品牌的花灑頭價格可能上漲25%。戶外產品零售商Tarptent也利用特朗普關稅政策推動品牌在“黑五”的促銷活動,稱這可能是很長時間內最優惠的價格。
對于大型零售商來說,目前盡管并未廣泛采取“關稅前促銷”的明確營銷策略,但汽車地帶、勞氏等公司表示,如果關稅最終實施,它們可能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今年11月,全美零售聯合會(NFR)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特朗普提出的新關稅計劃實施,美國消費者的年度消費能力可能會損失多達780億美元,關稅將影響到服裝、玩具、家具、電器、鞋類和旅行用品等消費品類別。
明年的潛在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消費產生沖擊。董忠云對記者分析稱,明年潛在的關稅措施可能再次推高美國國內通脹水平,這或將進一步削弱美國居民的購買力,進而導致消費增速放緩以及消費降級。而美國經濟增長模式中個人消費占比約七成,因此加征關稅推動的消費放緩也將導致美國經濟增速走低。具體影響程度取決于美國關稅政策出臺的實際力度和節奏。預計加征關稅不會一步到位,可能會先小幅加征,評估實際政策效果及影響后再決定后續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仍有望實現軟著陸。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