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就像PC被互聯網連在一起衛星能否互聯互通?

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就像PC被互聯網連在一起衛星能否互聯互通?

中國經營報    2024-11-24

  “未來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會從過去的電力轉到算力?!?1月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現場,《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表示,若是要用一個技術指標來衡量新質生產力,算力這個東西繞不過去。

  王堅還提到,算力仍是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障礙之一,大多數開發人員通過云計算訪問計算基礎設施,而在可預見的未來,算力將會制約建立一個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系統。

  在王堅看來,杰弗里·E·辛頓(Geoffrey E. Hinton)能獲得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很神奇的,他首先是認知心理學家,再是計算機科學家,連ChatGPT都解釋不出來其研究是否屬于物理學范疇。

  不過,王堅從中看到科技創新的邏輯發生了很大變化,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把計算推到了創新能力建設的核心地位”。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首款微處理器4004,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通用CPU,它里面只有2300個晶體管,可做對比的是,2024年英偉達GPU里面已超過2000億個晶體管。

  “從晶體管數量的角度,我們對計算的需求增加了1萬億倍。在人類歷史上,有哪一項技術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完成這1萬億倍的變化?”王堅表示,沒有這1萬億倍的增長,今天的人工智能還是會停留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

  他還注意到,從上世紀50年代就存在的數據中心,開始演變成算力中心。“從數據中心到算力中心的變化,不只是一個臨時的變化,而是反映出這個產業的結構變化?!蓖鯃员硎荆珽級算力以及萬億參數基礎模型是做人工智能的最基本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算力成本不是一個簡單的價格,它事實上決定了創新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王堅提到,當1971年地面上有了第一個集成電路時,阿波羅登月計劃第一次把計算和集成電路帶到了太空。

  “今天做云計算的有一個非常困惑的地方,就是我們講了那么多的云計算,但實際上計算是在地面上。那么,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把計算帶到太空去,因為那里有更多的需求?!彼硎尽?/p>

  王堅表示,目前太空算力存在著無效數據多、數據時效差等挑戰,比如遙感衛星很難在應急救災時起作用,因為時效是致命問題,所以“看起來多、用起來少”。

  “衛星在天上都是獨立的,唯一的通信是和地面通信。像當年PC被互聯網連在一起那樣,衛星能否互聯互通?”王堅表示。

  據了解,之江實驗室啟動“三體計算星座”項目,從通訊、導航和遙感三類衛星中開辟出新物種——計算衛星,把單個衛星算力從T為單位(1T到幾十T不等)提升到以P為單位;把衛星從與地面通信為主,變為不同衛星間的互聯互通;再加上機制創新,讓一顆星也能體現價值。

  “除了計算的變革,其實我們衛星的生產方式也會發生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蓖鯃苑Q。據悉,“計算+3D打印”這種方式將徹底改變衛星的生產制造,其具有“復雜構件一體化成型,減少組件數量達80%;快速成型與驗證,衛星開發周期縮短50%;衛星結構重量減少30%,重量每減少1kg,發射成本節省10萬元”的優勢。

  云計算,是和王堅緊密連接的一個關鍵詞。之前,他用地上的云計算成就了阿里云;現在,他要用天上的云計算打造三體計算星座。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