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沐言智語創始人張月光:AI創業公司不能放棄海外市場

沐言智語創始人張月光:AI創業公司不能放棄海外市場

新火種    2024-11-24

在過去的一兩年里,出現了許多AI應用產品,張月光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Wordware公司推出的一款吐槽產品,輸入某人的Twitter鏈接后能自動生成吐槽內容,這款產品因為對社交網絡名人的吐槽而火爆出圈。

作為去年一款AI應用產品“妙鴨相機”的創始人,張月光2023年末從阿里離職,創立新公司北京沐言智語科技有限公司,繼續研發AI產品應用。張月光認為,Wordware的這款產品很好地利用了大模型的搜索、分析、生成功能。

在日前舉辦的藍馳創投2024年度基金合伙人大會上,本次大會以“跳出象限”為主題。張月光作為藍馳創投的被投企業代表參與了圓桌討論環節,分享了他對當下AI的技術演進、應用產品選擇邏輯,以及中國企業出海等方面的看法。

“Scaling Law”(擴展定律)依然存在共識

在談及目前大模型技術時,張月光認為“下一代技術,一定可以scale up(擴展)”。

近日,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安全超級智能)聯合創始人、OpenAI原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公開表示,擴大預訓練的結果已經達到了平臺期。這引發了大家對于Scaling Law在提升大模型能力方面是否依然奏效的討論。

張月光認為,伊利亞說的這種情況真實存在的概率較大,因為可以看到目前市場上產品和模型的進展,已經邁入小幅度優化的進程。

但他同時認為,“永遠不要反向對賭技術的進步。”他自己從2016年便開始從事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工作,當時覺得生成一個小頭像已經是非常強大的技術,但和今天的人工智能功能相差甚遠。根據以往人工智能的發展進程,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上升一個臺階,然后進入一個相對平滑的過程。在他看來,臺階和臺階之間的轉換過程目前看來是越來越短的,技術進步的曲線越來越陡峭。他對于未來五到十年的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仍然保持樂觀。

他認為業內對于“Scaling Law”(擴展定律)依然是有共識的,無論后續技術中采用何種方法或范式,規模效應仍然奏效,“你很難想象不用scale up(擴展)的方法來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是不可能的。”他進一步解釋說,包括音頻、圖像和視頻等多模態也正在嘗試采用Transformer的方法進行大一統,以便整合更多類型的數據。“我認為Transformer本身的技術價值尚未被充分挖掘。下一代技術,一定可以scale up。”

在技術迭代進程中如何做應用產品

一波產業熱潮必然伴隨著一個關鍵生產要素的變化,就當下的AI熱潮來說,就是算力轉化為智力的過程。在張月光看來,在選擇做一個什么樣的AI應用產品時,技術成熟度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技術的成熟度可能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目前的技術已經能完成到六七十分的程度,經過我的努力和定義,可以完成到100分。還有一種是今天大家都只能做到30分,我會想辦法做到100分。”在張月光看來,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技術愿景,這兩種選擇都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前者更加關注當下用戶的需求,后者可以一直保持科研上的領先性。

雖然很多人擔心在大模型公司還在不斷提升模型能力的現在,基于大模型研發的AI應用產品,存在因模型迭代而被迅速替代的風險,但張月光認為如果產品可以做到當下技術下的很高水準,即便后續技術更新,產品公司守住競爭優勢并不困難。“但如果產品只能做到70分,那確實很危險,可能模型直接迭代到80分,你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創業公司不能放棄海外市場的原因

在討論中國企業出海時,張月光認為,中國企業關注海外市場與國內的AI生態相關。

“AI在所有實際應用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并不是直接生成,它需要把原始信息處理后再生成內容,是一個不斷將人所產生的智慧去使用的過程。”在張月光看來,中國商業環境中,信息孤島效應遠大于美國,“幾個大的社交平臺之間的信息孤島會導致AI很難發揮其信息處理能力,無論是在抽取信息、處理信息,再為用戶提供信息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限制,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此外,國內的競爭生態也使得創業公司不能放棄對海外市場的觀察,“國內大廠在AI領域的投入也很大,迭代速度非常快,競爭也會更加緊迫。”

張月光認為,中國公司出海也具備很多明確優勢,一方面中國經過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產業體系具備優勢,中國不僅有大量的工程師,也有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等方面的人才,整個產業有完整的人才體系的支撐,無論是從成本還是效率來看,都有絕對優勢。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發展也為中國企業積累了很多對用戶需求的洞察以及體驗細節方面的打磨方面的經驗,“例如,你很難和美國人說清楚內容運營的概念。在中國,這種概念確實存在,一個創作者運營的龐大團隊,引導各種話題等,我們將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將用戶體驗擺到非常高的位置,我認為這些優勢都需要好好發揮。”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天活動的開場演講中,藍馳創投管理合伙人陳維廣也表示,科技行業增長的第一性已經發生改變,過去的增長推力來自于國際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優化配置,而當下這一推力愈發轉向大國競爭,推動著少數重點行業的增速超預期增長。

陳維廣強調,應對這一變局,更應當抓住新一輪科技變革帶來的機遇。中國的傳統優勢正在迎來新的能力提升,包括供應鏈構成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工程師紅利帶來了充足的高素質AI科技人才,全球本土化和貿易伙伴多樣化推動著海外需求的增加。他相信,中國人才有能力創造世界一流的科技產品和服務,滿足自身與全球需求,從而進一步刺激內外部需求。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