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深度回應對大客戶依賴、政企端業務發展緩慢等問題將發力AI、大網絡安全等業務|直擊股東會
《科創板日報》7月30日訊(記者 吳旭光)近日,浩瀚深度2024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在該公司北京總部召開。除了公司的董監高,多位中小股東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AI時代的到來,相關技術正向各行業滲透,對浩瀚深度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機遇。”股東會現場,浩瀚深度董事長張躍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標志著人類第三次認知革命,將會顯著改變文明進程,并將徹底改變生產方式等。
此前,今年7月份,浩瀚深度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北京國瑞數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瑞數智)不低于30%且不超過35%的股權。近期,其宣布把未來新方向瞄準AI領域,并推出兩款大模型產品。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是該公司發力大網絡安全領域,并將人工智能作為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談公司未來戰略:新航程方向瞄準人工智能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迎來新發展,包括運營商以及數據可視化、BOSS系統等產業鏈參與方有望受益。
在浩瀚深度迎來“而立之年”之際,6月29日,該公司宣布未來新航程的方向瞄準人工智能。
股東會上,浩瀚深度董事長張躍表示,從大勢來看,行業面臨著轉型變革期,AI、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各種新技術、新應用,不再是“是否到來”的問題,而是已“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刻改變各行各業。“在此背景下,公司將朝著數字浪潮和人工智能方向,盡全力奔跑。”
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在DPI應用項目中,涉及多項AI技術方面的應用,利用先進的深度學習、大模型等技術與該公司網絡技術的整合,能夠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智能化水平。
近期,浩瀚深度發布了兩款自研人工智能產品——晨星大模型和數字內容偽造檢測系統,布局在金融、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其中,晨星大模型是一款面向金融行業應用的大模型產品,目前已應用到智能問答、搜索增強、數字人生成等AI應用場景。
有業內分析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晨星大模型產品是基于開源技術,開發的金融行業垂直應用類模型,技術門檻并不算特別高,該產品推出的關鍵,在于如何找到相應的商業應用場景并落地。
“浩瀚深度擁抱大模型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積極將公司多年服務電信運營商、政府監管部門的數據治理能力融入到產品中,這些行業的數據量龐大且復雜,對數據處理和分析的精度要求極高,這種垂直行業大模型服務的模式充分展現了大模型在電信、金融等行業應用的廣闊前景和落地路徑。”張躍表示。
“切入金融核心場景比賺錢更重要。”對于相關大模型產品的營收目標,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表示,“現階段,比起快速帶來營收,公司更看重能否實現通過撬開金融、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的數據要素,與既有的運營商場景的數據打通,實現浩瀚深度產品的跨行業應用,帶來更多的業務增量。”
談收購國瑞數智股權:看好大網絡安全市場
今年7月6日,浩瀚深度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北京國瑞數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瑞數智)不低于30%且不超過35%的股權,同時通過受托行使轉讓方持有或控制的表決權等方式,合計控制國瑞數智至少60%的表決權,在本次交易完成后成為國瑞數智控股股東,并取得國瑞數智的控制權。
“收購完成之后,會納入公司的財務報表,但仍將保持國瑞數智原有的業務和團隊獨立運營。”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該公司在布局“大網絡安全”業務,“雖然現階段,該業務營收占比不算高,但整體毛利率收益水平、增速都比較可觀,公司領導層對大網絡安全市場的前景堅定看好。”
上述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表示,區別于奇安信、綠盟等服務企業級以及toC端的網絡安全不同,該公司定位為運營商市場的網絡安全領域,又名“大網絡安全市場”。“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大網絡安全市場的整體客單價相對較高,多以千萬級別以上的訂單為主。”
對于浩瀚深度與國瑞數智協同性,該董秘辦人士表示,在客戶資源方面,有利于浩瀚深度在原有客戶基礎上做橫向拓展。
該董秘辦人士進一步介紹,國瑞的主要客戶是信通院、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的網絡安全建設工作,這些機構都是頂層設計的部級平臺,對浩瀚深度來說,客戶資源上有互補。此外,在產品線上,兩家公司在產品結構上有重疊的部分,尤其在大網絡安全領域,雙方的產品線可以形成客戶服務的立體式全覆蓋,將整個產品線做的更豐富、市場份額變得更大。
“比如在運營商市場,涉及到網絡安全的應用場景是比較多的,目前浩瀚深度只是做了其中一部分,后續通過將浩瀚深度的產品集成到國瑞的網絡安全產品上之后,可以拓展更廣闊的運營商應用場景。”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舉例。
“未來業績增速比較快的市場如‘電信反詐’領域之一。”前述董秘辦人士表示,浩瀚深度通過自研的DPI技術在反詐領域可以實現涉詐APP、域名、IP等封堵處置,再結合國瑞的“特征庫”,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涉詐APP的特征,發現可能被詐騙人員,觸發告警等減少詐騙事件。
談跟中國移動的合作背后:深挖數據要素市場
對于市場普遍關心的“公司八成左右營收來自中國移動”疑問,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是公司技術過硬,能夠滿足中國移動的招標需求。與其他的服務商不同,公司側重流量管控的硬件DPI技術路徑與中國移動的網絡建設及技術路徑適配性較好。因此,公司與中國移動已形成較為穩固的合作關系。”
“即使浩瀚深度中標之后,也要進行產品技術測試。只有通過技術測試,才能進入項目實施流程。”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表示,在中國移動的骨干網絡中,主要是通過串聯的方式將浩瀚深度的產品進行連接,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面臨整個網絡出現癱瘓的風險,這就對浩瀚深度等供應商的技術門檻要求非常高。
據悉,除了中國移動外,浩瀚深度也在拓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運營商市場,在軟件DPI、匯聚分流等領域與前兩者拓展業務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體現在營收規模上,整體收入規模占比相對較小。
《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梳理浩瀚深度最新回復監管審核問詢函數據發現,2020年至2023年9月,該公司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收入合計分別為2909.21萬元、4685.94萬元、7309.83萬元和3170.02萬元;對應總收入占比分別為7.94%、11.44%、16.27%和8.6%。
“其中,匯聚分流系統業務近年來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至6000萬元左右之間不等。”據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舉例稱,隨著該公司在匯聚分流系統領域的發力,接下來“對應的營收也會逐漸趕上來”。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浩瀚深度的主營業務收入中,主要包括網絡可視化解決方案、信息安全防護解決方案、大數據解決方案等。?其中,網絡智能化解決方案涉及匯聚分流系統業務。?然而,?具體體現公司定期報告中,并未直接提及“匯聚分流系統業務”這一細分項。
“從物理連接的角度來看,??與中國移動不同,中國聯通骨干網絡采用并聯的連接方式,技術門檻相對弱一些,導致供應商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毛利率相對較低,與此同時,供應商購買服務器對資金的占有量也會比較大。”對此,浩瀚深度董秘辦人士介紹。
隨著我國將數據要素列為核心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市場化已經明確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礎制度。
在前述業內分析人士看來,浩瀚深度會更加積極拓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運營商市場,究其原因是看重這些運營商掌握優質數據,希望通過與前兩者在數據要素的采集、處理和分流等環節合作,搶占市場先發優勢,探索創新業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