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開普勒機器人CEO胡德波:聚焦工業場景探索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新路徑

開普勒機器人CEO胡德波:聚焦工業場景探索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新路徑

財聯社記者沈嬌嬌    2025-05-22

5月21日訊(記者 沈嬌嬌)“陸家嘴金融沙龍”第11期于近日在上海浦東落下帷幕。嘉賓圍繞“產業與資本共振:智能機器人元年”這一主題,展開對話與探討。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胡德波分享了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落地應用的探索,展現了產業一線的創新實踐與商業化落地的未來趨勢。

工業場景成商業化閉環突破口

胡德波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行業雖火爆,但實現商業價值閉環是下一階段重點,工業場景則是當前及近期商業閉環落地的理想場景。開普勒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已迭代至第五代,進入小批量量產階段,并將工業場景作為首選落地場景。

工業場景對人形機器人有較高要求,關鍵指標包括負載能力和續航時間。其中,因法律法規規定工人徒手操作重量上限為25公斤,人形機器人負載能力需達到25公斤才能實現對藍領工人的平替;續航方面要滿足長續航標準,工業場景中頻繁換電池或充電不具可行性。從商業價值實現角度看,對其性價比和投入回報率也有很高要求。

倉儲物流與離散工業成優先落地方向

胡德波表示,有兩個大類比較適合當前階段的人形機器人去探索,一是倉儲物流,二是工業制造。倉儲物流用工量大,工作環境和任務單調性強,適合機器人替代,如快遞文檔標準轉運箱的搬運和放置等工位。實際落地中,移動和手眼協調操作是關鍵,雖然雙足機器人在步態和穩定性上有突破,但考慮到工業場景對可靠性的高要求,近期落地部署會以底盤方案為主。

工業制造門類眾多,可分為連續工業和離散工業。連續工業如汽車主流水線,對指標節拍要求高,現階段人形機器人較難切入,更多應從離散工業的支線任務去尋找機會。人形機器人執行任務的關鍵是手眼協調和靈巧手搭配的具身智能,不過在工業場景中,根據不同任務,特殊設計的末端執行器可能比高自由度的靈巧手效率更高。

在技術發展方面,通過強化學習,人形機器人在穩定行走問題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各企業的機器人在步態穩定性、抗干擾性上均有提升。具身智能領域也有望迎來突破,將使機器人能完成長線程復雜任務并實現自主執行。

工業場景傾向于優先選擇封閉場景,要求機器人有條件泛化,而非全場景泛化,且對可靠性、易部署性要求高,因此工業場景具身智能的實現路線與家庭場景不同,更追求垂直場景落地,通過數據飛輪實現垂直場景泛化,再擴散到不同場景,最終實現跨場景泛化。

從商業價值看,人形機器人作為工業工具人,投入產出和性價比至關重要。需將人形機器人硬件成本、維護費、軟件年費等分攤到生命周期來估算替代人力成本的回報周期。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