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數字化賦能這道“必答題”?對話華泰證券,二十余年的戰略堅持
在數字化浪潮下,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
作為中國證券行業的標桿機構之一,華泰證券憑借前瞻性的戰略布局與持續深耕,走在行業前列。“我們長期堅信科技的力量”,華泰證券以“數字化賦能下的財富管理和機構服務'雙輪驅動'”為核心戰略,通過二十余年的持續探索與實踐,已有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構建了覆蓋全業務鏈條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華泰證券信息技術部聯席負責人、數字化運營部總經理王玲在與我們對話時,深入解釋了這家頭部券商如何以科技為引擎,重塑金融服務的價值與效率。
從自研系統到全面數字化轉型
華泰證券的數字化起點可追溯至1998年。彼時,公司率先在業內大規模開通網上交易,開啟證券行業互聯網化的先河。此后二十多年,華泰證券的每一步跨越都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連。
2009年,推出“漲樂財富通”移動理財客戶端,前瞻布局移動互聯網;2017年,上線專業投資者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MATIC;2019年,率先啟動數字化轉型,同年上線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2022年,全面上線FICC機構銷售交易平臺“大象平臺”,實現跨市場、多資產交易的全面數字化;2023年,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啟動金融大模型應用場景的探索。華泰始終以技術硬實力為基石,推動業務邊界的不斷拓展。
對華泰證券來說,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組織文化與業務流程的重構。
2019年,華泰證券正式啟動全面數字化轉型,圍繞“成就客戶、創新業務、優化運營、賦能員工”四大目標,構建了覆蓋前中后臺的數字化能力體系南京、上海、北京、深圳四大研發基地協同發力,夯實技術研發的中堅力量。
在技術應用層面,華泰證券以前沿科技為突破口,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低延時交易等技術深度融入業務場景。
金融行業大模型的探索,則通過“高價值數據+高性能算力+高質量模型”的協同創新,在投研、客服、投行等多個業務領域積極應用。
華泰證券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索也展現出前瞻性,通過構建垂類金融大模型,將數據與技術結合,在智能投研報告輔助撰寫、客戶服務體驗優化等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
目標: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實現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我們堅信科技的力量”,是采訪中反復提到的一句話,“金融為本,科技為器”,華泰證券通過深化數字化轉型,不斷沉淀科技能力賦能業務,“數字化賦能下的財富管理與機構服務雙輪驅動戰略”正是旨在以數字化手段打造差異化客戶體驗。
在財富管理領域,“漲樂財富通”構建了覆蓋全球市場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不僅提供一站式投資交易功能,還通過精品財經欄目、資深投顧IP等內容生態,實現個性化服務。投資顧問賦能平臺“聊TA”,則是借助智能工具為一線投顧提供客戶洞察、商機發現等支持,顯著提升服務效率。
在機構服務領域,華泰證券以“行知”為支點,整合研究、投行、交易、融券等全鏈條服務,通過科技手段實現了諸多業務流程的優化。FICC“大象平臺”以交易、風控、投資、量化為核心,打造行業一流的跨市場、多資產交易平臺,榮獲了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為當年度證券行業唯一的一等獎。
轉型基礎:新型基礎設施的構建
提及華泰證券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差異化,王玲解釋:“差異化的主要來源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如何使用技術來提升組織運作效率和業務流程”。
數字化轉型的底層支撐,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的構建。華泰證券打造的“數智中臺”等平臺,成為其科技能力的重要引擎。數智中臺通過融合內外部數據,為智能投研、智能風控等場景提供實時洞察;投研底座則聚焦信用研究與產業分析,構建了覆蓋全市場的指標體系,助力機構客戶精準決策。
在風控領域,華泰證券的CAMS平臺(信用分析管理系統)依托大數據與AI技術,實現全市場發債主體的信用風險預警與量化定價,將信用風險納入一體化管理。
與此同時,投行云平臺、FICC大象平臺與資管云平臺分別通過流程線上化、智能化,推動投行業務全生命周期管理、FICC業務及資管業務效率的全面提升。
頂層重視:科技投入+人才積累是成功關鍵
“科技與業務的融合需要決策層的支持和正確的決策邏輯。”
華泰證券通過獨立的科技組織變革構建了“戰略投資+聯合創新+生態合作”的生態共建模式。公司與金融科技前沿公司聯合攻關交易技術、金融大模型等前沿領域,逐步形成“技術突破—應用深化—服務升級”的良性循環。
人才積累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部分:“科技投入和人才積累是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在人才培育方面,華泰證券通過豐富的培訓體系和創新賽事(如HUATECH創新創意大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形成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科技文化。華泰證券為員工提供足夠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事情,希望員工能夠有所沉淀并不斷進步。
數字員工是華泰組織革新的另一縮影。通過智能文本處理、流程自動化等技術,7×24小時處理合規審核、函證核對等重復性工作,將一線員工從重復的基礎操作中解放出來,實現效率、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
打破堵點:在合規與創新中尋找平衡
數字化轉型并非坦途。技術迭代的速度、產品設計的合規性、監管適應性等均是挑戰。“技術上緊密跟蹤,應用上小心落地,從小規模試點到大規模推廣”,是華泰證券的平衡之法。
券商在轉型前需明確發展目標和定位,結合宏觀與微觀視角決策,而非盲目追隨潮流。面對行業普遍面臨的轉型困境,華泰證券的經驗表明:明確戰略定位、夯實技術底座、注重人才積累是關鍵,科學的決策機制確保了技術投入與業務需求的緊密銜接,同時以“數據證明迭代有效性”的理念,規避盲目創新帶來的風險。
回歸本源:長期主義踐行數字化實踐
隨著AI大模型等技術的深化應用,金融服務將向個性化、普惠化加速演進,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科技的價值不僅在于提升效率,更在于重新定義金融與客戶的關系。”
華泰證券正積極探索“開放平臺生態”,目前已上線“全球交易平臺”,提供海外清算等服務,幫助中資券商快速拓展海外業務,推動行業信息壁壘的破除與資源共享。華泰證券堅信,唯有堅持開放與合規并重,才能為行業生態的進化注入持久動力。
提到大模型的未來應用,王玲認為“真正厲害的企業,是能將大模型與自身生產流程、服務設計有機結合的企業。”
華泰正在探索大模型在各個業務領域的深度應用,同時關注監管動態,確保創新與合規并行。
從網上交易的開創者,到數字化轉型的領跑者,華泰證券的實踐印證了一個道理: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絕非短期投入的“速成戰”,而是需要戰略定力、組織韌性與文化共識的“持久戰”。
“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讓金融服務回歸本源——更高效、更普惠、更有溫度。”站在新的起點,華泰證券將繼續“堅信科技的力量”, 以長期主義踐行數字化實踐,探索屬于中國券商的無限可能。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