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興最新回應
因在人形機器人馬拉松上表現低于預期,宇樹科技近期陷入爭議之中。
近日,有知乎用戶在“如何看待宇樹機器人在這次馬拉松的發揮”的問題下表示:“上春晚的那幾個宇樹機器人,應該是宇樹質量最好,表現最穩定的一批了。然而它們上臺的時候是直接升上來的,表演的時候不能做大幅度移動,下臺的時候是演員一人一臺扶下去的,劉謙想要互動一下,直接死機癱了。”
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對此評論稱,春晚舞臺上是有復雜全自動走位和跳舞的。機器人結束的時候下臺,舞蹈演員摸著后頸,是導演想要的表演效果。“舞臺上全自動復雜變隊形都可以了,怎么可能不能自動下臺。”
對于宇樹機器人突然“癱倒”的情況,王興興回應稱:“我們同事太激動,誤按了類似急停的按鈕,且只有這唯一的一次。”
回溯來看,宇樹科技參加春晚的產品為H1,售價65萬元。H1是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最大關節扭矩能達到360N·m,配備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此外,H1搭載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導航技術,這讓其在復雜的舞臺環境里也能精準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在人形機器人馬拉松現場出現的產品,是宇樹科技的G1,且宇樹科技官方未參賽,而是第三方企業購買宇樹科技G1本體后,基于自身算法參賽。
G1于2024年5月發布,定價9.9萬元起,官方描述為“人形智能體、AI化身”。該機器人體重約35kg、身高約127cm,擁有23—43個關節電機,關節最大扭矩120N·m,支持模仿和強化學習驅動。
在馬拉松比賽現場,曾展示了“鯉魚打挺”“側空翻”等高難度復合動作的宇樹科技G1,卻開跑即摔倒。隨后G1迅速站起,起身后向觀眾揮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賽。
當日下午,宇樹科技發布說明稱,宇樹最近沒有參與任何比賽,主要忙著準備人形機器人的格斗直播。比賽都需要提前好好準備,與其他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一樣,宇樹沒有直接參與。
宇樹科技表示,G1人形機器人從去年發貨開始,已經出售給多個全球客戶,使用周期也較久。此次馬拉松比賽,有好幾個獨立的團隊使用宇樹的機器人,比如宇樹的客戶用他們自己的算法參與了比賽,所以在現場能看到不少宇樹的機器人。
宇樹科技明確:“在不同人操作或開發情況下,機器人的表現差別很大,請大家不要誤解。機器人和其他電子產品類似,表現性能和使用者的操作開發情況密切相關。”
有人形機器人行業專家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本體只是硬件基礎,真正讓機器人展示復雜技能的其實是“大腦”里的算法。就像手機硬件再好,沒有好的操作系統也用不流暢。
東吳證券認為,本次馬拉松比賽中各家機器人的運動表現能力都較為出色,參賽的機器人大多采取了強化學習的技術路線,證實了此路線的可行性。但在比賽中仍出現機器人摔倒、需要依靠降溫噴霧維持關節保持正常工作溫度的情況,人形機器人面向商業化落地仍需不斷提高魯棒性以及硬件的長時間作業穩定性。
開源證券認為,作為全球首個“人機共跑”賽事,本次馬拉松的意義不在于跑得快,而是作為綜合檢驗平臺,在非理想環境、長距離運動壓力測試下進行極限演練,推動產業鏈聯動,形成標準化與規模化落地的合力。
而中國憑借強大的產業鏈協同與場景驗證能力,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高強度運動場景的規模化實踐,其他國家尚未具備同類驗證條件。相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部分機器人仍需吊裝輔助),本次賽事直接讓機器人跑完全程,展現了關鍵技術的飛躍。
開源證券表示,通過本次比賽,機器人產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技術短板更加清晰明確。例如出現關節過熱導致性能衰減或摔倒、動平衡能力不足、需多次換電等問題,為后續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