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險資入市比例再上調,1.66萬億增量資金在望,公募第一時間解讀
4月8日訊(記者 閆軍)作為中長期資金,險資入市再次迎來政策利好。
4月8日,在央行、中央匯金等表態堅定呵護市場之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優化保險資金比例監管政策是最為主要的看點。
《通知》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上調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簡化檔位標準,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股權性資本。
二是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三是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明確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不再單獨計算投資比例,助力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高質量發展。
金融監管總局還表示,險資要更好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下一步還將持續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隨后,新華保險表態,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看好中國資本市,將加大權益類底倉資產配置。同時,保險資金第二批私募證券基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正在加快落地,第二批試點機構總計批復試點額度1120億元,參與的保險機構更多,目前各機構正在加快工作進度,盡快推進私募證券基金設立及投資工作。
險資調整入市比例會帶來多少增量資金呢?
富國基金測算顯示,保險行業2024年資金運用余額為33.26萬億,預計若用足權益資產比例上限可帶來1.66萬億增量入市資金。從實操層面看,截至2024年末,上市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在150%-300%區間,新規下對應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為30%-40%,2024年保險資金“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的實際配置比例在10%-20%之間,仍有較大理論上限空間。
中央匯金、中國誠通、中國國新組成的中國版平準基金大舉買入的同時,監管同步拓寬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空間,進一步釋放對資本市場的托舉信號,包括易方達、富國、中歐、萬家等多家公募第一時間給出解讀,機構共識,提高險資入市比例,既為資本市場引入“源頭活水”,又通過結構性引導強化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最高比例上限提升至50%,萬億增量資金可期
截至2024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超過33萬億,其中權益類(包括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長期股權投資)投資規模至少6.57萬億,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中長期資金力量。
此次新規對險資權益投資調整主要有兩點:
一是簡化檔位:此前監管法規根據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差異設置了七檔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此次檔位簡化為五檔;
二是將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200%、250%-300%、250%以上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分別提升了5%。新規之后,最高投資權益比例可以達到50%。
富國基金測算稱,保險行業2024年資金運用余額為33.26萬億,預計若用足權益資產比例上限可帶來1.66萬億增量入市資金。
萬億級別的增量資金是公募的共識。
萬家基金表示,在今年1月23日,金融監管總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了4.4萬億元。以當前約4.4萬億元的險資權益投資規模、12%的行業平均配置比例測算,此次調整理論上可釋放超千億元增量資金。
“若疊加市場預期的長期松綁空間(最高配置比例或提升至50%),未來潛在增量資金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級別。”萬家基金指出,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耐心資本”,險資通過長期穩定的資金注入,將有效緩解市場短期波動壓力,提升A股機構化投資占比,強化其作為市場“壓艙石”的穩定功能。
易方達基金也表示,險資權益類資產占比每提升1%,即可帶來約3300億元增量資金,因此,此次調整預計可為A股引入超萬億元的資金,優化市場流動性,增強投資者信心。同時,險資作為“耐心資本”,投資周期長、波動容忍度高,有助于降低市場短期波動,推動估值修復。
中歐基金則認為,保險資金上調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從其原因來說,看到了我國科技創新的進步、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很多公司的質量在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備了更好的中長期配置價值,提升權益配置比例正當時。
從其結果來說,大規模保險資金在權益配置比例上的提升,也為整個股權和股票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助力實體經濟繼續高質量發展。
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明確提高險資對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重點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與2025年3月發布的《保險資金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形成政策組合。
富國基金表示,《通知》對此比例進一步放寬,允許保險公司投資單一創業投資基金的賬面余額占該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萬家基金認為,這一導向促使險資從傳統基建、能源領域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加速轉移,推動形成“資金—產業—創新”的良性循環,助力我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搶占戰略制高點。
易方達基金表示,保險資金作為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權益投資比例提升將促進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降低實體經濟對傳統信貸的依賴,改善融資結構。同時,險資加大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股權融資支持,將加速科技創新領域資本形成、促進產業鏈升級。
稅延養老保險賬戶松綁,深化養老金融改革
此次《通知》明確保險公司在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時,其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權益投資比例與其他保險產品普通賬戶合并計算,不再單獨計算。這一舉措目的為何?
萬家基金進一步闡釋,此舉大大提升了享受稅延政策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權益倉位上限。政策松綁后,險資可通過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提升長期收益。這一舉措不僅為老齡化社會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更推動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有序轉化,助力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長期發展。
“關于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與其他保險產品普通賬戶的合并計算投資比例,不再單獨計算了,這一要求更便于保險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和資產負債管理方面的統籌考量,極大的提升了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的產品力。”中歐基金認為,這將有助于我國三支柱個人養老業務的發展,從其外部性來說,正在培育另一股新生的中長期資金力量。
易方達基金也認為,稅延養老保險賬戶的松綁,有助于促進養老投資工具的多元化和豐富性,加速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
增強逆周期調節能力,筑牢風險防控底線
大成基金評價此次險資新規,整體而言,將部分償付能力充足率檔位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上調5%,最高可達50%。通過“集中度比例松綁+稅延賬戶合并”等政策,引導保險資金精準投向新質生產力領域(如半導體、AI)。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其長期屬性與平準基金的逆周期操作形成互補,進一步夯實市場底部支撐。
大成基金進一步表示,此次新規不僅是制度與規則的優化,更標志著保險資金運用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的歷史性轉型。通過引導險資從被動配置轉向主動挖掘企業長期價值、從短期收益導向轉向戰略投資布局,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推動資本市場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險資天然具備逆周期投資屬性,此次政策通過放寬比例限制,鼓勵其在市場波動期加大權益資產配置。
萬家基金分析認為,以2024年A股深度調整期為例,險資通過累計增持超500億元ETF等工具穩定市場預期,新規將進一步強化這一功能。同時,政策要求險資加強投后管理、嚴格控制關聯交易,從制度層面防范資金無序擴張和風險跨市場傳導,實現“穩投資”與“防風險”的平衡。
在大成基金看來,央行、匯金、金管局的協同發力,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穩定機制進入“2.0時代”。通過制度創新釋放“耐心資本”活力,以市場化手段平抑波動,既為經濟轉型贏得時間窗口,也為全球金融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未來,隨著配套政策(如稅收優惠、衍生品對沖工具)落地,這一機制將更趨完善,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