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先進技術惠及更多患者這家醫院完成第100例國產機器人手術
東方網通訊員吳瑞蓮1月8日報道:1月8日下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手術室,泌尿男科學部機器人團隊正有條不紊地開展一臺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團隊在泌尿男科學部主任王忠教授帶領下,憑借精湛的醫術與豐富的經驗,精準操控著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為一位罹患前列腺癌的患者成功實施了根治性手術治療。據悉,此例手術是公利醫院完成的第100例商業化機器人輔助手術,標志著醫院在機器人手術技術應用領域已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對提升區域醫療水平、服務廣大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此次實施的前列腺根治術,系泌尿外科領域中最為復雜精細的手術之一。手術當天,借助機器人提供的沉浸式3D高清視覺輔助,王忠教授帶領團隊,通過操控靈活的機械臂、精密的腕式手術器械,完成了包括解剖分離、前列腺游離、血管神經束完整保留、膀胱頸離斷以及尿道重建等一系列復雜步驟。整個手術流程操作流暢,宛如行云流水,實現了尿控功能的良好恢復。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征始終保持平穩,且術中出血量被控制在極低水平。
作為醫工合作伙伴,王忠教授透露,早在機器人研發階段,公利就與微創機器人工程師并肩作戰,從臨床需求出發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比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醫生無法直接感知機器人的力量,只能通過圖像等憑經驗判斷。微創機器人的工程師團隊根據王忠教授團隊建議,從電機、機械、傳輸、算法等方面一一探究,最終研發出精細力感知技術,從而可以輔助術者進行更精準的組織牽拉、分離、縫合等精細手術操作。
如今,醫生借助這一系統,能夠實現10倍以上的視野放大效果,極大提升了對手術區域的判斷能力,確保了在手術中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被忽略。更重要的是,通過機械手臂的靈活操作,主刀醫生可以在狹小空間內完成諸如抓持、剪切、縫合等高難度操作,使得復雜的手術操作變得更加順暢和高效。
目前,公利醫院正著力打造醫產融合生態鏈,推進以醫工交叉為特色的科創型醫院建設。醫院與微創機器人攜手共建了手術機器人示范培訓基地,通過健全的培訓體系,開展機器人手術資質培訓與認證和專科醫生培訓項目。2023年11月,公利醫院公布“一帶一路”人才計劃,依托上海理工大學發起的“一帶一路”醫療器械創新應用聯盟,承擔“一帶一路”國家培養高層次醫療技術人才的任務,現已面向國內外開展培訓共12期,其中國際班3期,培養能夠熟練掌握該先進手術技術的高層次醫療人才166名,其中國內學員131名,來自俄羅斯、巴西、越南、泰國、伊朗、印尼、尼泊爾、格魯吉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學員35名,積極助力國內外醫療技術的長足發展,推動國產機器人在國外落地生根,讓先進的醫療技術惠及更廣泛的患者。
作者:劉軼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