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應用嶄露頭角
本報訊(記者楊天悅)本屆機器人大會上,被業內視為人工智能“終極載體”的人形機器人成為一大亮點,憑借高度仿真的外形、出色的運動性能等備受矚目。發展至今,各類專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醫療、農業、
本報訊(記者楊天悅)本屆機器人大會上,被業內視為人工智能“終極載體”的人形機器人成為一大亮點,憑借高度仿真的外形、出色的運動性能等備受矚目。發展至今,各類專業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醫療、農業、
在消費電子發展的浪潮中,美國CES展會一直是行業的風向標。如今,2025年CES大幕已開啟,透過曝光的數據與新產品,我們得以窺探這一屆展會相較于2024年發生的諸多變化。
對大多數中國消費者來說,一年一度的“雙11”,意味著只需動動手指,即可坐等商品送到。但對于快遞員馮海斌來說,在這個全球最大線上購物節期間,他必須在早上6點半之前起床,在近兩周時間里運送1000多個包裹。
證券時報記者 梁謙剛人工智能(AI)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一批類似DeepSeek的中國科技企業,開源共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3月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
互聯網科技巨頭騰訊正式發布三季報。11月15日,騰訊最新財報顯示,騰訊積極落實增效提質舉措,拓展含金量更高的新業務,并在大模型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546.3億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Non-IFRS)449.2億元,同比增長39%。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騰訊凈利增速持續多個季度領先于
撰文 | 雁 秋編輯 | 李信馬題圖 | 騰訊又到了大廠扎堆發財報的日子,騰訊這次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實現凈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1月15日港股盤后,騰訊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集團實現營收1546.2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受此影響,當天美股開
語音識別人工智能(AI)泛指機器或系統表現出類似人類的行為。在人工智能最基本的形式中,計算機使用過去的大量數據來“模仿”人類行為。其范圍包括從識別貓和鳥之間的差異到在制造工廠中執行復雜的活動。人工智能的早期雖然其早期形式使計算機能夠與人類玩跳棋等游戲,但人工智能現在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024Q3,AI應用的落地進一步加速。除了之前熱度很高的比如Perplexity等繼續保持快速增長,AppLovin、Palantir等應用也進一步看到了AI帶來的生產力變革。同時涌現出了新的一批爆款應用比如Hailuo、快手可靈、Pika等,而且值得欣喜的是其中國內優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國農業雖然走過了“看天吃飯”的時代,但農業標準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和青壯年勞動力缺乏,仍是普遍存在的難題。隨著智慧農業的興起,一些企業正在改變傳統的模式,為我國農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