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發展大會|重慶如何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專家有話說→
今年以來,機器人產業中的人形機器賽道“熱浪席卷”,大量人形機器人陸續研發推出,其技術創新及應用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12月4日,在2024裝備制造業發展大會智能機器人論壇上,來自國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機器人整機制造商等單位的參會代表齊聚,圍繞上述話題進行探討,為重慶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建言獻策。

▲論壇上,多位專家為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支招。記者 夏元 攝
人形機器人即模仿人類形態和功能的機器人,同其他機器人相比,它更加注重模擬人類的外形,如雙足、雙臂、身軀等,是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
參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的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服務業領域,包括導游、迎賓、服務員、接待員等崗位,但應用規模還很小。
“不過放眼未來,人形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陶永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本體技術趨于成熟、AI技術趨于成熟,再加上政策及資本熱度高,今后人形機器人將在工業、商業和面向家庭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進行大規模應用?!?/div>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宋曉剛認為,基于人機情感交互,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廣泛應用于醫療服務、教育培訓、公共服務等崗位。比如,它能夠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緩解孤獨;能夠咨詢患者情感狀態,提供精準和貼心的心理服務;能夠理解學生情感狀態和學習需求,從而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和輔導方案。
雖然應用前景廣,但在專家們看來,要大規模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面臨挑戰。他們表示,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對于驅動、傳動及結構,均比其他形態機器人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還需掌握做家務、感知決策甚至推理能力等,這對于動態建模、運動規劃等人工智能技術亦有很高要求。
此外,基于隱私保護、倫理道德等問題,還有過高的開發成本,都讓人形機器人目前不能走進大眾家庭。
面對上述挑戰,重慶如何發力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搶占市場先機?
多位專家表示,要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和應用,需要政府、企業及科研機構共同努力。既要政府部門加大對人形機器人技術的研發支持,制定相關政策及標準引導產業發展,同時企業層面也要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機器人性能和穩定性,降低制造成本,科研機構也應加強與企業合作,在實踐和應用中攻克技術堵點。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