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部門發布《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北京市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能(AI)場景應用,人工智能賦能學生學習與發展、教師教學方式變革、學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創新5類典型示范應用項目場景基本建成并逐步開放使用。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一股重要變革力量。此次北京市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能(AI)場景應用,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為我們推動教育模式創新、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通過與人工智能的互動,學生可以獲取更廣泛的知識和信息,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教師也能利用人工智能獲取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工具,輔助開展學情分析,從而減輕工作壓力,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在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如通過AI智能健康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和咨詢服務等。
然而,從另一個方面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挑戰。當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普及和便利,我們不由擔心是否會出現過度應用的情況。比如,當新一代的中小學生在課業中遇到難題時,他們可能會直接等待AI解答,而不再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種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毫無疑問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將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阻礙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所以,人工智能對于教育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合理、適度的運用,否則效果將會適得其反。一方面,學校和教師要加強教育監管工作,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避免過度依賴和濫用。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來解決問題,正確發揮人工智能對學習的輔助作用。
歸根結底,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工具,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壞,取決于我們的應用方式。只有正確、合理地利用人工智能,才能讓AI在教育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貢獻,持續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開啟智慧學習的新時代。(彭璐)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