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從田間到餐桌,AI正在農業中大顯身手

從田間到餐桌,AI正在農業中大顯身手

新火種    2024-11-17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領域深入應用,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和智能化。

在近期舉辦的“2024年全球農創客大賽”決賽中,“AI+農業”成為比賽的亮點。來自全球的青年農業科技創業者現場展示了如何以AI等新興技術為工具,求解全球農業食物體系的“熱焦難”問題,展示了“AI+農業”的無限可能。

(“2024年全球農創客大賽”現場合影付梵▕攝.jpg)

全球農創客大賽由浙江大學與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發起并成功創辦于2020年,本屆大賽由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和浙江大學共同主辦,由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拼多多共同支持,這也是拼多多連續4屆支持該項賽事。

“通過大賽,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創新的理念和技術正在變革全球的農業食物系統。我們今天一點一滴的創新和奉獻,都將成為改變農業食物系統未來的種子,讓全球農業食物體系變得更加可持續、有韌性。”本屆大賽評委會主席、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食物經濟與農商管理研究所所長衛龍寶表示。

全球農創客大賽參賽隊伍創紀錄,中國“智慧番茄”項目團隊獲銅獎

創辦于2020年的全球農創客大賽,是一個面向青年農業企業家和創業者的世界性賽事品牌,由浙江大學與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發起。此前三屆比賽已吸引來自65個國家、427個團隊,共1044名青年農業科技創業者的積極參與,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

作為第一次線下開賽,本屆農創客大賽參賽團隊數量創下了歷屆歷史記錄。據悉,自發布全球招募通知以來,賽事組織方收到超過200份申請,最終9支隊伍晉級決賽,其中3支隊伍來自中國。

來自秘魯的“Identi”團隊是本屆比賽的金獎獲得者。在比賽現場,他們推出了一套針對農民廣泛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而設計的“去中心化的可交互協議系統”。據團隊成員Hugo Pinarreta介紹,農民可將農業生產中的各種需求實時同步至該系統,并在系統的推薦下,精準匹配政府、采購方、非政府組織等相關主體以解決生產、銷售等環節面臨的問題。

坦桑尼亞團隊的“氣候智能灌溉器”方案奪得銀獎。團隊成員介紹稱,通過傳感器等實時研判水土狀態,結合AI和大數據技術,精準、高效地進行農田灌溉,防止水資源浪費。同時,灌溉器的動力來源于太陽能轉化,相較傳統柴油發動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實現了綠色環保的目標。

奪得銅獎的“智慧番茄”項目來自廣州光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副總經理徐文沛介紹道,其團隊將集成MEMS光譜成像和AI算法應用于番茄健康和生長監測,保持番茄紅素含量高而穩定,從而使得番茄產量和營養價值更高。結合AI數據分析,應用品種也不斷增加。目前該技術已經應用于咖啡豆、果蔬、茶葉、橡膠、中藥材等多種作物,此外,由于技術的成熟,成本目前已降至數年前的十分之一。

(中國團隊講解“智慧番茄”項目思路付梵▕攝)

除了獲獎的三支團隊,其他決賽晉級隊伍的展示的內容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擬生態農業系統的核心是模仿‘土壤’中的自然生態環境,在‘水’種植系統中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循環,實現零污染和零排放的閉環系統。”新特國麗公司負責人何政洋在現場介紹道,目前在浙江桐鄉智云果蔬農場,該技術已經開始應用。通過數據聯網,可以實現自動控溫、控濕、控溶氧度等,還能自動添加有機營養液、自動殺菌。一鍵管理從而確保農作物的健康成長。

據何政洋介紹,“生態有機種植系統”主要以“水”為載體,建起自然農耕環境,可以讓作物擁有更高的產量和更短的生長周期,實現單品連續、高效、高品質生產,并無化學農藥的使用。與傳統農業相比,這種方法無需施肥,從而避免過度施肥造成的類如土地板結的問題,更好地保障土壤的肥力,此外,相較于市場上應用較廣的無土栽培技術,這套系統的生產用水更少,可種植農作物的種類更多。眼下在桐鄉的智云果蔬農場,該系統不僅種植出了葉菜,還種出了番茄、草莓等蔬果。

廣東海稻紅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王世超則帶來了利用AI技術,高效選育出耐鹽生長的海水稻技術。

“80億人吃飯問題,每年都有糧食缺口,而全球有近150億畝鹽堿地,急需開發。” 王世超表示,海水稻能逐漸吸收土壤中的鹽分,隨著鹽分的降低,土壤將變得適合種植非耐鹽作物。” 王世超介紹。經過全國眾多科研團隊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海水稻的平均畝產、產值、品質和營養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僅海稻紅研發的海水稻米,通過拼多多銷往全國各地,部分商家的銷量累計接近十萬袋。

(海水稻種植基地現場參賽團隊供圖)

連續四屆助力全球農創客大賽,拼多多探索AI+農業新未來

創辦于2020年的全球農創客大賽,是一個面向青年農業企業家和創業者的世界性賽事品牌,由浙江大學與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發起。此前三屆比賽吸引了來自65個國家、427個團隊共1044名青年農業科技創業者的積極參與,在全球引起了廣泛關注。

作為以農起家、扎根農業、服務農民的企業,拼多多已經連續四年支持全球農創客大賽的舉辦。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在致辭中表示,AI的發展必將為傳統農業生產注入新的活力,拼多多希望搭建一個讓全世界青年農業科技創業者相互切磋、交流的平臺,共同探索“AI+農業”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一直以來,從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在助力農產品上行、通過數字電商助推農業產業升級的同時,還持續對農業科創加大投入,支持農業基礎研究和“卡脖子”技術的科研攻關。此外,拼多多還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農業賽事,逐漸聚集起一大批做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團隊和人才,從“源頭“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2022年,拼多多榮獲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頒發的2022年度創新獎,成為當年該獎項在全球的唯一企業獲獎者。

2023年,拼多多向中國農業大學捐贈1億元設立“拼多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基金”,支持中國農業大學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全球農業領域科技前沿,在強化基礎研究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該研究基金至今資助的50項在研項目中,已有多個項目收獲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先后登上《細胞》(Cell)、《自然》(Nature)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就在近日啟幕的“第四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中,6支來自企業、農研院所、高校的隊伍利用AI顛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有的團隊為集裝箱植物工廠定制了“智慧大腦”,操作人員動動手指便能完成整個空間內的澆水、施肥、調光、補溫等工作;也有團隊采用了大模型和小模型的組合方案,實時監控集裝箱內各項環境指標,及時調整種植方案。

此外,拼多多亦發揮平臺優勢,打通農研成果市場化的“最后一公里”,以市場銷售反哺農業科研創新。在今年的豐收節活動中,拼多多投入10億元補貼資金、20億流量資源包扶持新質農貨商家,加大對優質農產品的促銷力度。通過拼多多,無數農特產品實現了從田間地頭直連全國消費者餐桌,讓農民樂起來、消費熱起來。

“農業的未來是星辰大海,AI將賦予農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拼多多將繼續攜手全球青年科創人員和有志之士,一同加入這項充滿前景的事業,讓農業煥發新的活力”。侯凱笛說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