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遇到環境保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最近,在科技圈最火爆的話題莫過于Sora的問世。作為首款文生視頻模型,它能根據簡單的文本指令生成一段視頻影像,且細節豐富、畫面真實。“這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人類物理世界運行的規律,如果未來人工智能能夠理解生態環境系統的物理規律,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決環境問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生態環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碳中和講席教授徐明告訴記者。人工智能應用的三個層次:資料庫、助手、伙伴目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判斷式人工智能已經在生態環境領域有了相對廣泛的應用。徐明介紹:“判斷式人工智能也可以看成弱人工智能。例如,通過機器學習形成的專用模型能夠對環境材料進行判斷和預測。”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這類人工智能可以判斷異常情況,預測污染的發展趨勢;在固廢管理方面,可以輔助進行垃圾分揀分類;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可以用于監測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遷徙路徑。“但是,強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領域尚未普及,在其他行業也基本是同樣的情況。”徐明解釋,強人工智能未來不僅能將現實世界平移到虛擬世界,或許還能實現真正的世界模型功能,擁有和現實世界相同的動態運行規律。從弱人工智能到強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應用具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徐明給出的答案是3個。第一層次是問答式信息獲取,類似于ChatGPT。徐明團隊開發的天工AI Chat工具可以實現此項功能,通過提問可以獲取專業的生態環境領域知識。第二層次是協助處理日常工作事務。人工智能可以在某個領域幫助完成簡單的日常工作任務,解放人力,降低時間成本。第三層次是自主理解并管理工作。人工智能可以自主理解和處理涉及若干個步驟的復雜事件。“當人工智能發展到第三層次時,它將會理解龐雜的生態環境系統,針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環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對我們建設美麗世界發揮關鍵作用。”徐明說。隨著層級的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扮演的角色將從“資料庫”向“助手”轉變,直到成為人類的“伙伴”。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人工智能也將為保護地球提供新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機遇與挑戰并存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會議強調,要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會議的召開也體現了人工智能將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趨勢。那么,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領域還有哪些潛在應用?徐明介紹:“比如,成為產品綠色設計、環境管理、綠色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的助手;再比如,通過建立環境管理虛擬實驗室進行難以實地進行的實驗等。”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也面臨挑戰。“人工智能對生態環境領域進行知識總結和梳理需要大量的數據資料作為支撐,包括學術文章、教材書籍、統計公報以及專利信息,甚至具體到企業的環評報告等。篩選出高質量的資料用于人工智能的訓練學習,是目前需要完成的事情。”徐明表示,隨之而來的還有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需要對不同級別的數據資料進行合理的分類管理。
來源:中國環境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