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汽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愛民:人形機器人目前處于“小學階段”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12月26日下午,在2024年中國機器人網年會現場,廣汽集團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愛民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在此次年會上,廣汽集團發布了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其采用行業首創可變輪足移動結構,四輪足模式下具備全地形通行能力。
對于人形機器人當下所處的發展階段,張愛民表示:“我認為還在‘小學階段’,雖然‘小學生’不能給家里掙錢,但卻是全家的希望,未來發展不可限量。目前讓人形機器人創造價值為時尚早,但某些領域將會率先成熟?!?/p>
為何采用可變輪足?
在移動方式上,當下人形機器人存在兩大主流技術路線——輪式和足式。廣汽研究院認為,足式靈活性較高,但在效率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尚無法達到商用化水平;而輪式憑借較高的技術成熟度、穩定性以及成本優勢,更有市場化潛力。
而廣汽GoMate,是“輪足機器人”,兼顧平地高效移動與復雜地形的適應能力。
張愛民向記者介紹稱:“GoMate具有安全、高效、節能、低成本的特點。安全角度,在家庭場景,如果小孩子推一下或者老人扶一下就倒,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安全性一定要做好。其次是高效,人形機器人一定要面向市場,將會面臨很多場景。在有些場景,是需要一定速度的。像人一樣走路都不行,還要比人更快?!?/p>
據了解,廣汽推出的這款人形機器人,最大運行速度可達到15公里/小時。相比之下,當下足式人形機器人,運行速度普遍比較慢。據華西證券研究所,特斯拉Optimus的速度為2.2米/秒(7.92公里/小時),智元Expedition A1的速度為1.9米/秒(6.84公里/小時)。
不過,張愛民也提到兩足人形機器人的優勢。他表示:“由于工廠一些工位是為人設計的,工位比較小,所以適合足式。此外,在工廠環節,大范圍跑來跑去肯定輪式效率高,但有時候,工作時需要轉身操作等,還是足式更靈活?!?/p>
簡而言之,不需要太多移動,在很窄的區域操作,足式人形機器人更有優勢。而一旦涉及大范圍移動,輪式人形機器人更有優勢。
此外,張愛民也提及低成本。他表示:“當下人形機器人推廣不太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本過高。如果,想要推廣,成本一定要低?!睆V汽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如何降本?張愛民稱:“我們(很多零部件)是自研,比如自研靈巧手?!?/p>
廣汽研究院也表示,GoMate靈巧手獨特的剛柔結合結構,使其在高負載和柔韌度之間達到平衡,同時將成本降低了90%。
從行業人形機器人到通用人形機器人
湘財證券研報顯示,主流機器人制造商的發展規劃表明,這些機器人最初將被部署在工業生產環境中,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經驗的積累,它們將逐步擴展到商業服務和家庭陪伴等更多元化的場景。
對于人形、類人形機器人未來商業化應用場景,張愛民認為:“人形機器人先是從行業做起,慢慢發展成通用人形機器人。一定是先有行業機器人,此后幾個行業機器人合并成一個平臺,從產品到平臺。最終平臺匯聚,匯聚成一個通用機器人。”
那么,人形機器人可能會率先用于哪些場景?張愛民稱:“安防、物業、家庭,比如家庭教育,小孩伴讀、老人陪伴等。每一個細分子領域,都足以養活一家或幾家公司。因此,人形機器人一定要腳踏實地,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做起,才能做成通用,而不是想著一開始就搞成通用。”
需要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技術路線可分為“基于模型的控制”和“基于強化學習的控制”。
張愛民認為:“當下前者很重要,未來后者很重要。當下,基于各行各業,都有一些模型在做。一定是行業內先突破,再到通用大模型。如果行業(模型)都沒做好,更不必談泛化能力。如果這個行業都沒做好,泛化到其他行業是很難的?!?/p>
因此,張愛民表示:“我認為目前行業模型發展還不夠,還需要幾年時間。行業模型做好了,再慢慢向通用導向滲透。總之,是以行業模型為起點,這樣才能生存,才能把事情做好?!?/p>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