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宣布與“蔚小理”開展充電網絡合作新能源車補能網絡抱團發展
12月25日,小米汽車官宣與“蔚小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開展充電網絡合作,三家共有上萬根充電樁將全部入駐小米充電地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過了‘單打獨斗’的時期,產業融合、資源共享是重要發展趨勢。”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充電樁資源的共享與整合。
記者留意到,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在補能領域開放合作的車企。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多家車企也已實現互通,讓車主隨時隨地能找到充電樁。
廣州正在積極打造“超充之都”
在廣州跑網約車15年的老梁,車子從油車換成了電車,見證了電車從“一樁難覓”到充電樁暴增,各品牌“互通使用”的歷史。“現在廣東省內基本沒充電難這個煩惱,廣州充電比加油方便,市區加油站數量可能都沒充電站多。”中國充電聯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廣東省公共充電樁總量達到65.3萬臺,是全國最多的省份,所占份額近1/5。
廣州正在積極打造“超充之都”。截至今年6月,廣州已經建成公私充電樁近20萬臺,讓“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正成為現實。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2472萬輛。與此同時,截至今年11月,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達到346萬臺(中國充電聯盟數據),目前車樁比為5:1,充電樁數量還是跟不上新能源汽車增長。
打破品牌壁壘、加強開放共享成趨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急劇增長,對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從技術上提升新能源車主充電體驗、破解“補能焦慮”,還需要車企之間的合作。對此,小米董事長雷軍明確表示:“小米已經建立了一些充電站,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建設的計劃。”在他看來,應將更多時間專注汽車制造,而補能網絡上直接整合現有資源,既能減少重復建設,又能優化資源配置。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車企的共同選擇。當前不少車企已經就充電、換電組成生態聯盟,打破品牌間的壁壘,實現補能網絡的互聯互通、加強開放共享已成近年普遍現象。2023年2月,廣汽埃安就推出了針對非自身品牌用戶適用的“百城千樁免費充”充電活動。近年,華為也建起超充聯盟,匯聚了廣汽、小鵬、一汽-大眾、阿維塔、北汽、比亞迪、長城、江淮、理想、奇瑞、賽力斯在內的十多家車企。而在換電領域,蔚來也與猛士、一汽、長安、廣汽、吉利、奇瑞、江淮、路特斯等組成了“換電聯盟”,寧德時代也在12月18日,與長安、廣汽、北汽、五菱、一汽官宣合作組成巧克力換電聯盟。
互聯互通只是第一步,業內認為,未來資源整合還應更高效。北京智鋰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華指出,行業還需要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公共平臺,來解決不同企業運營商之間的互通互換問題,并構建充換電站智能控制的平臺,通過對所有換電站的運營數據進行分析,來提高充電換電站服務的能力。
▍行業觀察
車企正加速資源整合提升整體競爭力
當前車企之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正在加速發展,不止是在補能領域。在今年11月初,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零部件公司與長安汽車共同投資辰致科技,目的是為智能線控底盤系統搭建合作平臺。業內普遍認為,在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高效共享資源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幫助車企降低成本,還能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通過整合資源,車企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規模經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指出,當前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超過50%,穩住發展優勢的產業基礎,需要加強政策交流與行業協同建立標準層面的互認機制,包括檢測認證、充電標準和碳核算,以此減少重復檢測和貿易壁壘,這在近年出海時也非常關鍵。國金證券分析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細分賽道的價格和產品競爭將會進一步激烈化,只有格局好的賽道優質龍頭公司才能受益。
在國際層面這種整合也在發生,日本兩大汽車集團本田與日產在12月23日宣布啟動合并談判,目標在2025年6月達成協議,三菱汽車也有望加入,共同開發新的軟件,以及電動汽車技術,以應對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中的挑戰。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