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Lab旗下人形機器人進駐工廠產線,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小規模量產
12月2日,人形機器人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宣布,旗下人形機器人產品MagicBot已進駐工廠產線,進行多項作業訓練。在公布的視頻中,多臺MagicBot人形機器人在執行產品檢測、物料搬運、零件取放、掃碼入庫等工作,彼此之間實現了小范圍協作。
公開資料顯示,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是一家專注于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全球化機器人公司,旗下機器人產品包括通用人形機器人、仿生四足機器人等,覆蓋家庭、工業、商業等多個場景。2024年1月,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機器人憑借自研D190關節模組,成為全球首個實現空翻的電驅人形機器人。
“相比傳統復合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憑借其擬人的特性,對復雜環境的適應度更高,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任務和生產線布局,尤是在消費電子等需要頻繁切換產線的工廠工作。”
魔法原子公司負責人吳長征表示,高自由度、類人操作等特性,讓人形機器人能夠幫助制造業提高產線柔性,降低工廠部署成本。”
據介紹,目前進駐工廠作業的人形機器人Magicbot全身擁有42個自由度,其雙臂搬運負重最高可達20公斤,全身負重高達40公斤。MagicBot 機身采用高強度材料,同時進行了輕量化處理,以提升續航,目前其在連續執行行走、操作等動作下的綜合續航最高達到 5 小時。
在核心零部件上,魔法原子自研了一系列關節模組執行器,覆蓋了550N.m以下的多種力矩需求。不同系列的自研關節模組,為人形機器人MagicBot適應不同工作環境、進入更多產線乃至工廠奠定了基礎。
魔法原子的自研執行器還覆蓋了行星減速執行器、諧波減速執行器以及直線執行器,具有高控制精度,高力矩密度等特性。更精細的操作能力,對人形機器人靈巧手也會有更高要求。MagicBot的靈巧手,可以模擬人手進行捏、抓、握、提拉等基本動作,也可以使用十余種工具。
此外,人形機器人MagicBot利用頭部視覺傳感器信息、編碼器信息,結合全身多任務協調控制算法,形成了基于6D視覺伺服和全身模仿學習的浮動基座操作算法系統,操作能力能夠不斷進化,進一步能滿足產線不確定環境下需要精細操作的工作要求。
MagicBot本體上,則配備了多個不同類型傳感器,傳感器的感知數據,會被算法融合濾波,從而形成一個虛擬的超級感知傳感器,讓MagicBot具備360度超低盲區的周身環境感知能力及語義識別能力。在感知能力加持下MagicBot可依據自研導航算法規劃出安全可達的目標路徑,實時避開環境中的靜態與動態障礙物,快速安全地到達作業點。
據悉,魔法原子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新一代MagicBot人形機器人產品,同步實現小規模量產,并快速于工業、商業服務場景進行落地應用。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