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臺、多硬件、多學科AI教育新生態的豆神樣本
“把這個產品(AI錄直播課)的價格打到‘地板’上,在線教育行業的各個伙伴,應該出來‘切磋一下武藝’了。”不久前,在成都舉行的“2024數智科技大會”上,豆神教育董事長竇昕發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
盡管目前還不知道竇昕能否兌現承諾,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地板價”的優質教育,但是隨著豆神教育旗下發布自主研發的端模一體教育產品——豆神AI廣受好評,以及一系列戰略合作的宣布,豆神AI教育新生態正逐步成型。
輸出AI教育頂層布局能力
子公司月內新中標金額近3000萬
在教育賽道,除了在大語文及技術研發領域的專業優勢,豆神生態布局能力聞名。其在智慧教育立體化頂層設計理念和方法論,以及智慧校園整體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維等方面都有著雄厚實力。
最近一個月內,在豆神帶來的AI教育熱潮背后,豆神還悄悄地完成了幾件大事:旗下全資子公司先后在中國傳媒大學人工智能與創作服務平臺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數智人才培養教學平臺設備更新等項目中相繼中標,總中標金額接近3000萬元。
在風起云涌AI浪潮中,豆神教育做生態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其與微軟、智譜華章等企業展開一系列戰略合作,完成了AI教育從概念到現實的躍變。
然而,想讓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快速替代傳統模式成為在線教育的主流,僅僅擁有一流的AI技術開發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在AI技術的加持下,以頭部教育企業的方法、經驗為核心,對主流應用平臺、優秀硬件廠商的賽道優勢進行戰略整合,以“生態化思維”打造教育產業的深度場景化智能應用矩陣,才是打通AI教育生態的關鍵。
這樣的生態布局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而這也是豆神與同行“切磋武藝”的底氣之一。
事實上,在竇昕暢想一個低價格、高品質、全學科AI教育未來的同時,也透露出很多關鍵信息:未來的豆神,不僅會以各大主流應用平臺為核心提供優質的AI教育軟件服務,也將會推出可以快速普及的AI玩具“小豆”,到供專業教育機構使用的AI人形機器人等一系列應用于不同場景的硬件產品。
“硬件化”之路加速
在AI自習室布局人形機器人
豆神的“硬件化之路”并非剛剛開始:作為互聯網教育品牌的標桿,早在今年年初豆神就聯合眾多優秀品牌成立了豆選聯盟,并以此為基礎與頭部智能教育硬件品牌聽力熊、中國交互智能平板的開創者希沃等教育硬件廠商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
這樣的戰略合作,不僅助推了豆神教育在線產品的快速推廣、普及,也為豆神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軟、硬件快速整合奠定了基礎。
不過,想要在競爭激烈的AI教育賽道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硬”教育股,豆神還需要更具勇氣的嘗試與更加深度的戰略合作:與華為在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拓斯達的攜手,便是AI教育行業與工業機器人行業之間的一次極具標志性意義的平臺級合作。
“大概花30萬(元)是可以有一個我覺得還拿得出手(的產品)。”在竇昕的規劃中,這樣的高端智能硬件將會成為以AI自習教室為主要應用場合,為豆神教育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場景,拓展to B端業務提供了更多可能。
假設在當下熱門的AI自習室布局1000臺豆神人形機器人,帶來的示范、推廣效應,將進一步加速豆神的“硬件化”步伐。
“線上平臺的覆蓋和推廣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對于教育行業而言,想要實現高黏性、高質量的深度推廣,線下場景依然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分析人士指出。
2025新爆發年 擴科發展有望推動市場規模增長50%。
以前期構建的生態布局為基礎,即將到來的2025年很可能會成為豆神教育的又一個爆發年。
豆神AI App近兩周用戶增長率為20%,同時,年會員數量已突破5萬。足以讓人們對這款全新模式AI教育產品的未來信心十足。
事實上,目前豆神AI的下載者,主要集中在豆神教育的傳統優勢科目——語文教育的學習群體中。隨著豆神教育在更多新賽道的布局成功,未來豆神AI的應用場景、用戶規模、盈利規模也將得到指數式的提升:據估算,2025年,豆神教育擴科發展有望推動其市場規模增長50%。
在高營收預期的背后,是全賽道AI化給豆神教育帶來的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優勢。“比如小學語文教研部,200多人做一節課大概要花費2600元。現在用它(AI平臺)來做,大概(成本)可以在4元,且成本還在下降。估計最后會降到兩元以內。”竇昕對AI教育在提供高品質教學基礎上的成本優勢十分自信,這也是他敢于用“地板價”與同行切磋的底氣。
同時,AI教育行業的大風口也讓豆神有機會迎來更大的飛躍:據中國教育研究院發布的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1%,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果說線上、線下閉環帶來的全場景拓展預期是豆神在AI教育時代實現高速、穩定發展的“耐力保障”,那么在人工智能助力下的營收、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長則是豆神教育在2025年實現快速增長的“爆發力之源”。無論豆神教育能否取得預期的增長,其為人工智能時代量身打造的新模式,無疑將成為中國教育市場向人工智能轉型期的重要觀察樣本。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