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走進金融場景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近期,人形機器人概念熱度持續攀升,受到市場資金關注。
特斯拉CEO馬斯克此前預測,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屆時,世界上會有至少100億個人形機器人,其價格可能會比汽車更低。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不僅是人形機器人企業發展的支持者,還較早應用人形機器人探索金融服務創新。
在金融助力方面,人形機器人目前處于技術革命的引入期,多次試錯是當前階段最突出的特征。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和耐心,金融機構也須持續開展金融業務創新,助力拉開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序幕。在應用方面,此前國內首個智能人形機器人銀行大堂經理場景訓練基地已在建設銀行(601939.SH)上海浦東分行正式啟用,近日又有銀行披露了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新技術應用進展。
技術成熟度尚不足
在科幻電影中,人形機器人是未來世界的重要角色。在當下的現實世界中,人形機器人已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金融機構亦在不斷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服務場景中的應用。
此前,建設銀行上海浦東分行正式啟用的國內首個智能人形機器人銀行大堂經理場景訓練基地,采用開放式的創新訓練模式,有助于加快提升人形機器人的能力,推動關鍵技術、重點產品和重點場景應用。據悉,此次參訓的機器人擁有高度仿生的軀干構型和擬人化的運動控制,結合視覺、聽覺、語音等人工智能技術,科學家可以通過具身智能的推理和規劃等對其進行訓練。目前,已對智能人形機器人開展銀行大堂業務咨詢、業務分流、智慧柜員機個性化操作指南、反欺詐宣傳等面向客戶的場景訓練。
“將人形機器人應用于金融機構營業廳場景,這類機器人擁有高度仿生的軀干構型和擬人化的運動控制,結合視覺、聽覺、語音等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大堂經理能夠提供基本的業務指南和操作指引,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業務分流、智慧柜員機個性化指引、反欺詐宣傳等。此外,人形機器人也能夠基于機器學習不斷完善專業知識,輔助業務人員完成較為復雜煩瑣的信息查詢工作?!敝袊y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員劉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晨表示:“海外也有部分銀行開始探索人形機器人在特色金融服務場景的應用,比如通過機器人為老年客群提供健康養生、醫療康復、金融法律顧問等綜合服務。相比人工服務,人形機器人能快速處理重復性任務,保證服務質量和效率。未來,基于AI技術持續優化的人形機器人,也有望更加精確地捕捉客戶行為軌跡,分析客戶潛在需求和業務優化、拓展的可能性,助力銀行從‘被動服務’向‘主動經營’轉型?!?/p>
除應用外,金融機構也從不同側面支持人形機器的發展。例如,今年6月,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舉辦相關活動,特邀人形機器人領域頭部企業、上海大學、海通證券(600837.SH)、張江機器人谷、自貿區基金等機構就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產業趨勢、孵化政策、投資環境等方面進行分享。
不過,從當前來看,人形機器人仍面臨技術成熟度不足、應用場景有限等挑戰。
“其實不僅是金融行業,人形機器人在很多領域普遍存在服務內容相對范式化、互動體驗不夠流暢等問題,制約用戶體驗。”劉晨表示。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劉晨建議:“人形機器人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互動的興趣,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對外形象,是商業銀行的專屬IP。因此,在保證機器人外在擬人效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優化用戶交互體驗。同時,注重各類新興技術研發與應用,滿足行業對技術創新與迭代升級的需求。”
政策和技術雙重支持
2024 年是人形機器人的突破之年。
今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天工”身高163cm,體重僅有43kg,配備每秒550萬億次的操作算力,高精度的慣性測量單元(IMU)、3D視覺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是具身智能(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場景應用和研究的平臺。此外,“天工”能夠在運動平臺基礎上擴展軟硬件功能模塊,開放SDK接口,具備開放性、兼容性和擴展性,采用獨立自主研發的全新人形機器人運動技能學習方法——“基于狀態記憶的預測型強化模仿學習”,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
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目標和路徑:到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培育2—3 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 2—3 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到 2027 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加速實現規?;l展,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相關產品深度融入實體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意見》也提及了金融助力,強調要完善產業政策,推動實施人形機器人創新工程,圍繞專用軟件、核心部組件、整機及應用示范等重點任務加大投入。發揮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積極參與。用好國家產融合作平臺,支持領軍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此外,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印發的《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指出,重點攻關具身智能先進技術,開發通用人形機器人原型機,實現人形機器人面向場景應用的優化迭代,促進類腦智能等前沿技術與機器人融合創新,進一步提高智能水平。
《行動方案》鼓勵機器人企業與銀行、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開展新機制新模式創新,鼓勵電信運營商、地方國資、金融機構等第三方平臺和智能機器人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加速推廣應用。
人形機器人政策不斷加碼,將為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中信建投研報分析認為,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支持下,人形機器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化的步伐將加快。人形機器人復雜程度是機器人之最,由電機、減速器、絲杠、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組成,海外廠商起步較早,國內企業性能逐步趕上。
人形機器人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2024年人形機器人行業迎來融資高峰。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地圖(2024)》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10個月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至少已有55起融資。加上11月的融資,年內行業的融資事件已超60起。
目前,大部分人形機器人企業尚處于初創階段,金融支持方案也需要不斷調整優化。劉晨建議:“以商業銀行為例,應當結合其輕資產特質,加大基于知識產權、商標、數據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產品創新力度。同時,應加強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支持,探索更多元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創新,與證券、保險等機構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研發保險等,為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方案。此外,也需要充分結合產業和居民需求助力產業落地,例如通過開發技術改造貸款和設備融資租賃等產品支持制造業企業采購人形機器人,提前布局配套消費貸、卡分期等金融產品助力養老金融業務數字化發展等。”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