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越拉越高”電池“內卷”風暴正當時:多款待發布手機電池容量將超7000mAh

“越拉越高”電池“內卷”風暴正當時:多款待發布手機電池容量將超7000mAh

藍鯨財經    2024-12-06

  藍鯨新聞12月5日訊 如今的國產手機市場,各大廠商之間的較量可謂是全方位展開,從外觀設計的精美雕琢、拍照攝像功能的極致打磨,到芯片性能的巔峰對決,每一個維度都成為試圖突破的關鍵場所。

  近來有一個競爭維度也愈發明顯,即電池容量。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國產手機廠商將目光聚焦于此,一場圍繞電池“內卷”的風暴正席卷而來。11月13日,搭載7050mAh牛魔王電池的紅魔10 PRO發布;11月27日,Redmi K80攜手6550mAh小米金沙江電池登場;11月29日,iQOO Neo10系列推出,均配備6100mAh藍海電池。

  此外,后續的新手機在電池容量上更是持續突破,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據悉,真我Neo7將于12月11日發布,首發7000mAh泰坦電池;小米也即將推出配備7000mAh電池的Redmi Turbo 4 Pro以及更高的7500mAh電池的產品;榮耀X70系列正在測試7800mAh電池。

  藍鯨新聞記者注意到,大約從2018年開始,部分國產手機廠商就開始察覺電池續航對用戶體驗的關鍵意義,試圖增加電池容量并以此為賣點,從而贏得更多市場份額。而手機電池容量能不斷突破的關鍵在于硅碳負極電池材料應用的進步。同時,供應鏈的協同發展在其中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不過,伴隨電池容量的不斷增大以及充電速度的迅猛提升,電池的安全性也將面臨著挑戰。

  大廠“開卷”電池容量

  縱觀國產手機的發展史,早期功能機階段,因功能局限于通話與短信,屏幕小且功耗低,當時的電池技術足以應對,續航未受重視,廠商也未著力提升電池性能。

  當步入智能手機時代,情況截然不同。此時大屏幕成為主流,高清屏雖帶來視覺盛宴,卻使功耗劇增。另外,社交軟件、視頻平臺、大型游戲等應用如潮水般涌現,用戶使用手機時長顯著拉長,手機從偶爾使用的通訊工具蛻變成為生活必需的多功能智能終端。

  上述轉變也對電池續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18—2019年起,部分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察覺電池續航對用戶體驗的關鍵意義,于電池容量方面展開初步探索與競爭。那時,手機電池容量從普遍約3000mAh向4000mAh緩緩提升。這一細微變化在輕度使用場景下,有效減少了用戶一天的充電次數,為用戶增添便利。

  進入2020年后,手機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廠商“內卷”現象愈演愈烈。從用戶需求而言,現代消費者對手機極度依賴,工作、學習、娛樂、社交皆離不開它。快節奏生活下,長續航成為選購手機的重要考量,人們不愿被充電線束縛。

  從市場格局來看,電池性能作為影響用戶體驗的核心要素,自然成為廠商尋求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著力點。如今,5000mAh已是中高端手機的常見配置,部分旗艦機更是搭載6000mAh甚至更高容量電池。這些大容量電池不僅大幅提升手機續航能力,滿足用戶長時間使用需求,還優化用戶體驗。

  以往普通充電技術難以滿足用戶快速補電的需求,快充技術便不斷迭代升級,從18W逐步發展到65W、120W甚至更高功率。以120W快充為例,能在20-30分鐘內將大容量電池手機從無電充至80%以上,讓用戶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如午休、乘車時快速充電,使手機隨時保持充足電量,極大提升手機使用的便捷性與高效性。

  背后有兩大核心驅動力

  國產手機電池容量的升級背后,供應鏈協同發展與硅碳負極材料的創新應用成為兩大核心驅動力。

  一方面,材料革新給電池容量提升提供了重要突破口。在傳統手機電池的負極材料領域,石墨是主流材料,其具有產量豐富、價格低廉、安全性高且技術成熟的優勢。然而,石墨容納鋰離子的能力存在不足,這意味著其儲存電量的能力有限。

  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廠商嘗試在負極材料中添加硅。與石墨相比,硅容納鋰離子的能力優勢明顯,石墨的理論容量約為370mAh/g,而硅能達到超3500mAh/g,相差近十倍。這一特性為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增大容量與延長續航開辟新路徑。

  為何不多添加點硅?記者就此詢問一位材料行業專業人士,其稱添加硅有利有弊,硅含量過多時,電池極易發生鼓包現象,甚至引發自燃風險。所以,現階段的硅碳負極電池中,硅的含量大致在6%-10%這一區間。例如,一加Ace 3 Pro冰川電池的含硅量就是6%,其電池容量從5000mAh增加1100mAh至6100mAh,體積還減少3%。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手機廠商所使用的硅碳負極電池幾乎都來自同一家供應商——ATL(寧德新能源)。

  據ATL副總經理趙忠利表示,硅碳負極電池去年才開始量產,主要是這幾年解決了硅膨脹、首效低等問題,“在能夠接受的成本下,讓它的能量密度能夠提升,讓它的膨脹不是那么大?!盇TL正在開足馬力,生產硅碳負極電池,滿足對手機廠商的供應,“現在行業在卷,競爭很激烈,速度就變得很快。”此前,有機構預測,預計到2025年,硅基材料使用比例將由目前的25%增長至40%。

  另一方面,供應鏈協同發展在其中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記者接觸到一位手機電池原材料供應商,他表示:我們公司,在非洲、南美洲等地都設有采購團隊,實時監控資源市場動態,確保鋰、鈷等金屬的穩定供應。

  “而企業積極探索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也是基于對未來資源可持續性的考量。一些先鋒企業已成功研發出高效廢舊電池回收工藝,能精準提取鋰、鈷等金屬,實現資源二次利用。這不僅降低對原生礦產的依賴,還平抑了原材料價格波動,為電池技術持續革新筑牢物質根基。”上述人士補充說道。

  同時,手機廠商與供應鏈企業間的合作也不可或缺。一位手機品牌研發人員表示,我們會根據用戶調研和市場趨勢,確定手機在續航、充電速度、安全性等方面的目標,然后與供應鏈企業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高容量電池的B面

  “內卷”電池容量在推動手機性能提升的同時,也將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近年來,手機電池安全事故多發生,像手機自燃、爆炸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端,給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威脅。例如,2023年11月,浙江溫州一名男子在維修手機時,手機電池里面的鋰電遇氧氣自燃,現場火花四射。

圖源:湖北消防

  為探究這一現象,藍鯨新聞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某電池研發工程師陳工表示:“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大,如部分手機采用7000mAh甚至更大容量的電池,其內部能量密度顯著提升。這使得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更多,傳統散熱技術難以有效控制,容易引發熱失控,導致危險發生?!?/p>

  一位資深數碼測評博主向藍鯨新聞透露:“手機廠商為快速推出具有高容量電池賣點的產品,可能會縮短電池的研發和測試周期。而電池的安全性是需要大量的實驗和時間來驗證的,這樣倉促上市的產品,很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彼e例說,一些新的電池材料雖然在實驗室環境下表現出良好的性能,但在實際的手機使用場景中,可能會因為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而出現不穩定的情況。

  消費者其實也對電池安全性擔憂。記者身邊的一位朋友稱,因為經??吹揭恍┬侣剤蟮朗謾C電池爆炸等事故。覺得電池容量越大,里面的化學物質就越多,一旦發生問題,后果可能更嚴重。平時使用手機時,也會注意不讓手機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放置或充電,避免增加電池的安全風險。

  此外,手機用戶的使用習慣也對電池安全有著重要影響。記者采訪街邊一位手機維修店店主,他表示:“很多用戶在使用手機時,習慣長時間充電、邊充電邊玩游戲或者使用非原裝充電器,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加速電池的老化和損壞,增加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p>

  至于如何處理上述安全隱患,行業內也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據悉,一些電池企業加大在電池安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如研發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和技術、優化電池管理系統等。而手機廠商也開始重視電池的安全測試,延長測試周期,模擬更多的實際使用場景,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