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川智能:爭做智駕浪潮的領航者
隨著智能汽車時代悄然而至,汽車上的每一處硬件都迎來了換代升級的機遇。如何順應智能汽車的發展浪潮?如何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公司的產品水平?如何避免“內卷”,穩步發力廣闊的智能駕駛國際市場?
近日,《上證調研》欄目組實地走訪瀚川智能,解碼公司面臨的時代機遇與挑戰,探尋其成長動能與技術“護城河”,揭秘其在智能制造全球市場的最新布局。
“瀚川智能要把汽車電子裝備做大做強。”瀚川智能董事長蔡昌蔚在采訪中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公司將聚焦主業,專注自身所在領域的市場定位,不斷做精做細,成為細分賽道的行業領航者。
迎接智駕新浪潮
在瀚川智能總部園區內,各式各樣的先進自動化生產線與精密的研發設備錯落有致,工作人員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間,共同編織著智能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嶄新圖景。
“智能汽車時代已然來臨,未來,車內的雷達、高速線束、攝像頭及控制器等新型硬件,都需要全新的生產制造設備,支撐其迭代更新。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瀚川智能正在積極準備。”蔡昌蔚說。
瀚川智能早就發力智能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公司積極拓展智能汽車的攝像頭、激光雷達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各類傳感器、扁線電機自動化生產線等業務,并在高速線束、連接器自動化生產線領域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這就是車載高速傳輸線束,它相當于智能汽車的神經系統。”瀚川智能營銷中心總經理胡書勝手持兩根黑色線束對記者表示,智能駕駛的實現離不開海量數據的實時傳輸,而這些線束,正是數據傳輸的關鍵所在。“大眾等品牌預計每輛車將裝備70多根高速傳輸線束,這一數字背后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未來,全球智能汽車數量會激增,加之每輛車對高速傳輸線束都有大量需求,高速傳輸線束的市場規模難以估量。”胡書勝透露,公司下游客戶對高速傳輸線束生產設備的效率要求日益提高,期望單位時間內產出更多線束,這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智能駕駛浪潮對瀚川智能是機遇,也是挑戰。”蔡昌蔚表示,瀚川智能將緊跟時代步伐,在開拓創新的同時,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公司的戰略是聚焦“主航道”,深耕汽車裝備等優勢業務,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同時,對新能源業務進行戰略性調整,及時止損,確保新接訂單能夠為公司帶來正向利潤和現金流。
鞏固技術“護城河”
在瀚川智能裝配車間內,各式模塊、連接器、線束、傳感器等零部件生產設備各司其職。經過精密調試,設備拆裝出貨,流程行云流水,井然有序。
“瀚川智能緊抓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窗口,通過數據采集、清洗、傳輸、存儲、分析、預測、可視化等工業互聯系統模塊,全方位梳理業務流程,重塑了公司的‘操作系統’,推動產品及業務模式走向標準化、平臺化。”蔡昌蔚介紹,公司借此提升了運行效率,智能制造進一步提速。
“瀚川智能采用80%標準化與20%定制化相結合的方式,生產每一臺設備。”蔡昌蔚表示,標準化、平臺化有效降低了生產設備的成本,單位利潤得以增厚。
在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下,新產品和新工藝快速迭代,對汽車制造上下游企業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汽車上的板端連接器,看似不起眼,但對生產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卻很高,其折彎位置等關鍵參數均需經過精細的檢測。”胡書勝指著一個長方形配件對記者說。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瀚川智能持續打磨“硬實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GemNet90°和180°項目的開發及生產,并把GemNet90°交付至客戶。“在研發過程中,團隊攻克了高速傳輸線束的信號衰減與干擾難題,提高了傳輸效率與可靠性,最終開發出性能優異的新產品。”瀚川智能相關研發負責人介紹。
GemNet90°和180°項目是瀚川智能加碼研發的縮影。近年來,瀚川智能加大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攻克多個關鍵領域技術難題與行業痛點。自2019年上市以來,公司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從每年近3000萬元提升至9600萬元。公司已積累15類核心技術,獲得600余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
“瀚川智能通過核心工藝設備的標準化、平臺化建設,以及生產技術創新和工藝迭代,沉淀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技術資產。公司的行業地位不斷鞏固,技術壁壘持續構建。”蔡昌蔚表示。
加速出海布新局
“這臺設備即將出口墨西哥,購買方是細分領域全球最大的零部件生產商。他們對產品的要求很嚴格,而我們在這條產品線上的技術水平已經接近全球領先。”胡書勝自豪地指著旁邊的銀灰色自動化設備說。
“2024年上半年,瀚川智能汽車裝備海外訂單占汽車裝備整體訂單比例已經過半。”胡書勝透露,公司的業務已經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并在歐洲、美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建立子公司及分支機構。
在瀚川智能展廳的合作伙伴榜單上,安波福、馬勒、欣旺達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榜上有名”。目前,在汽車智能制造領域,瀚川智能已與泰科電子、大陸集團、博世、莫仕集團、電裝等全球一線汽車零部件廠商合作。在連接器領域,公司擁有泰科電子、莫仕、矢崎集團等客戶。在新能源領域,公司獲得松下、寧德時代等優質客戶。
為何瀚川智能可以與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胡書勝給出答案:“國外友商8個月才能造出的設備,瀚川智能3個月就可以造出來,而且價格比同類設備低20%到30%,產出效率卻更高。”
“瀚川智能設備的獨特之處在于‘以最小的生產面積,實現最高效的產出’。公司的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相當于多條手工產線之和。”胡書勝進一步介紹。
“在效率提升方面,瀚川智能通過標準化轉型提高復線能力,縮短了客戶產品交付周期,提高了客戶生產力。在質量保障方面,公司建立了端到端的質量管控體系,保證產品的功能和性能完全匹配和滿足客戶需求。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通過產品、流程和操作標準化縮短交付周期,降低生產成本。”蔡昌蔚總結。
展望未來,蔡昌蔚表示,瀚川智能將繼續立足自身優勢,發掘海內外優質客戶。公司計劃加大開拓北美和歐洲等國際市場,同時鞏固國內客戶群體,逐漸實現國內外市場的“雙輪驅動”。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