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收官
中新網北京新聞11月28日電 為期兩天的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決賽日前在海淀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辦。大賽自7月啟動以來,面向全球征集仿生機器人優秀創新團隊,共吸引101支隊伍參與160余個賽項。經過初賽、復賽的層層選拔,來自眾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企業的52支參賽隊伍攜56款仿生機器人作品角逐72個決賽項目。最終30余支優秀團隊/企業脫穎而出,奪得人形仿生機器人、多足仿生機器人、具身大模型以及其他仿生機器人四大賽道獎項和名次。
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會27日在位于海淀區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辦。大會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主辦,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汪宏,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國斌,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張秀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敏,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材制處副處長李朝將,以及四季青鎮、東升鎮、溫泉鎮人民政府和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團、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智源創投等單位領導出席本次大會并為獲獎團隊頒發獎項。
本屆大賽決賽四大賽道精彩紛呈,各路強隊悉數亮相,不僅集中展示了仿生機器人的最新成果,也映射出當前行業發展的前沿態勢:雙足、多足、靈巧手展現了復雜地形運動和靈活作業的基礎能力;具身智能體現出機器人向類人技能型作業能力躍升的發展趨勢;水下、爬行、飛行等細分領域創新成果呈現了新材料應用、新型機構設計、新型驅動和傳感等方面的加速突破。
展望未來,仿生機器人技術將繼續引領科技創新的前沿,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將不斷邁向新的高度,成為推動全球仿生機器人技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新質業務布局,夯實產業創新服務能力,持續打造仿生機器人大賽這一行業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