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開啟生產要素新紀元?專家:城市空中交通將成為核心場景|2024讀懂中國
12月2日下午,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專題會議“低空經濟——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在廣州舉行。來自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低空經濟話題進行主旨演講和圓桌對話,共論中國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和挑戰。
城市空中交通將成為核心場景
中國民用航空局原總工程師殷時軍認為,城市空中交通是低空經濟的核心場景。“發展低空經濟,要實現由單一運營人、制造商向多運營人、制造商轉化,由低密度運行向高密度運行轉化,由隔離空域運行向融合運行轉化,由技術可實現性向運營可持續性轉化。”他說。
殷時軍特別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他建議從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應用創新四個維度推進低空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無人駕駛航空技術目前在國際上處于相對領先地位,”殷時軍表示,“我們要努力保持這種領先優勢,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空管研究院院長吳東探討了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自動化系統在確保空中交通安全方面的關鍵作用。吳東指出,低空經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特別是在無人機應用領域,這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機遇。
然而,在城市區域發展低空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吳東特別強調,人口密集區域的空域管理壓力巨大,有限空域資源的分配問題亟待解決。同時,地面基礎設施的高昂成本、通信系統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噪聲控制等問題,都需要行業各方共同努力解決。
針對低空經濟發展的技術需求,吳東強調了自動化系統的革新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通過自動化最小化人為失誤、實現實時監控和自動決策、建立完善的指揮控制系統,才能確保足夠的空域容量和運營安全。“自動化不僅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更是確保安全的關鍵。”吳東表示。
低空經濟開啟生產要素新紀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許志遠深入闡述了低空經濟的戰略價值及智聯網發展前景。“在低空經濟時代,空域資源很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第六個生產要素。”許志遠說。
在產業發展方面,許志遠分析了低空經濟對三大產業的深遠影響。在農業領域,低空經濟將填補生產周期管理的自動化空白;在工業領域,將通過智能巡檢助力企業轉型;在服務業領域,將帶來物流運輸扁平化、觀光旅游新模式等創新發展。
許志遠特別強調了低空智聯網的重要性,提出了“四網協同”的創新理念:通信網、感知網、導航網和算力網的深度融合。他指出,這一架構將突破傳統網絡的局限,實現多層級、立體化的覆蓋體系。
針對未來發展,許志遠強調,要采取“點線面”的漸進式部署策略,從驗證示范到規模運營,最終形成產業集群。同時,他建議打造低空智聯網技術與產業創新實驗區,建立完整的產業創新體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姜斌則分享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在低空經濟創新發展方面的基礎與優勢。他指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交匯點。“南航創新性地從低空規劃規則、低空裝備制造、低空智聯網絡、低空調度監管、低空應用場景五個方面探索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南航賦能模式。”姜斌說。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