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多方共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點強化合作、完善制度是關鍵

多方共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難點強化合作、完善制度是關鍵

新火種    2024-12-02

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主辦的2024中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金融大會日前在湖北孝感召開。會上,多位行業專家就“知識創造價值 金融賦能發展”建言獻策,探討如何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兩方面的重要作用,將“知產”變“資產”、讓“專利”變“紅利”,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指出,把知識產權評估為資產,并以此做質押貸款,是近幾年發生的金融創新。這極大地激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并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螞蟻集團知識產權總監潘葚介紹,基于知識產權協助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各地已探索出三類模式。

一是“北京模式”,銀行和企業直接發生抵押和融資關系。這種模式貸款門檻比較高,貸款額度一般為1000萬元,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貸款對象集中在處于成長期有一定規模和還款能力的中型企業。二是“浦東模式”,銀行不直接與企業發生評估和質押關系,知識產權抵押給政府成立的促進中心;政府作為擔保主體參與其中。三是“武漢模式”,由銀行、政府和企業共同成立的新模式,引入市場科技擔保公司對資產進行評估和擔保,由銀行放款。

無論哪種模式,在具體落地過程中,事實上都在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和商業應用價值轉化層面存在較大難點、堵點。

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指出,銀行關注的是知識產權價值與企業經營模式之間的相關性,即能基于知識產權評估、分析企業盈利(前景)。但是,目前很難判斷企業知識產權對經營改善的貢獻度。這種局限,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缺乏科技知識,在實踐操作上存在著很大難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知識產權相關信息披露并不透明,大量專業性描述使一般投資者難以發現其真正價值。并且,還容易產生質押物處置難、價值貶損較多等情況。王洪章認為,上述這些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市場、企業主體和金融機構各方付出努力,逐步加以解決。

建設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蔣曙明進一步表示,科技金融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取得更大成果,需要政策、數字、合作等多方面賦能。他認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銀行要共同合作,推動知識產權融通變現,實現“知產”變“資產”。具體來看,他建議,一是暢通知識產權市場化交易流通,二是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專業擔保體系,三是完善知識產權質押和融資制度。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