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數據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推進數據安全與應用或成為關鍵一步
新華財經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沈寅飛)近年來,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持續成為熱點,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以數字化轉型全面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成為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過程中的共同命題。
在近日舉行的推進數據安全與應用助力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共話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數據安全與應用。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面對數據要素等方面的問題,要在不同的制度層面、技術層面、規則層面把握好安全與應用、價值與風險的蹺蹺板邊界。
金融數據安全問題值得關注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數據技術在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方面優勢明顯,但隨之暴露的數據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從國內外的各國金融監管當局看,都高度關注和重視數據技術發展帶來的監管挑戰。基于中長期戰略視角來看,安全問題應服務于下一步如何激發經濟內生動力上。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AI時代數據安全和數據入表的核心問題是內生性。進入AI大模型時代,無論是To C端還是To B端,數據安全問題都無法再依賴第三方服務解決。
“把握數據安全和應用是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線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說,在推動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的過程中,特別值得關注技術和數據兩個方面。一方面,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衍生出許多新的業務模式、流程產品,從而提升金融效率。另一方面,數據要素、數字化新基建為整個金融模式、金融的商業運行帶來了深遠影響。技術作為生產工具、數據作為生產資料,二者的結合是數字金融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
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中心主任許可認為,金融數據具有敏感性,金融數據和個人財產狀況、信用評價緊密關聯。而另一方面,金融數據具有公共性,不僅為個人存在,還為每個金融用戶、甚至國家安全存在。應權衡二者關系,既要利用好金融數據判斷和控制金融風險,又要維護關鍵基礎設施下的金融數據安全。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說,市場化配置是相較于行政配置而言的,不僅是指交易,更是指將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部門與行業中去。目前,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此對于數據要素的相關問題應予以深入探討,例如什么是數據交易所、其應當具備何種功能,場內場外交易應當呈現何種狀態,以及如何監管等。
進一步推進數據安全與應用
事實上,與一般行業相比,金融業面臨的數據安全與應用需考慮其關聯性與差異性。在金融數據應用面對越來越多約束規則的情況下,如何把握數據應用在一般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復雜聯系與差異性值得深入思考。
“對AI時代數據內生性問題的處理,需要放到市場上去解決和拓展。數據安全問題在進入AI階段后,應先對現有產品和服務進行嘗試,再根據產品服務的邏輯規則化、制度化、應用化。”王忠民說,對于AI時代的頭部公司,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市場地位以及反壟斷政策的影響。在積極警醒AI時代數據安全模態的同時,需要更多思考AI時代數據安全、數據入表所能帶來的時代成長和進步。
楊濤認為,數據安全與應用需把握好二者的蹺蹺板效應。數據安全與應用不能簡單考慮安全優先或應用優先,一方面數據安全有一些不能觸碰的紅線地帶,另一方面只有在數據的應用和開放中才能獲得更大的安全。
歐陽日輝說,金融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需要正確認識金融資本和數據開發的關系,審慎考量銀行數據入表和數據資產融資,鼓勵成立數據要素領域的國家和地方產業基金,鼓勵數據產業企業資本市場上市。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