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在江蘇常熟成功舉辦
為落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人工智能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第十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于2024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江蘇省常熟市成功舉行。本屆比賽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常熟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常熟)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同協辦。
23日上午,大賽組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常熟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建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彭杰,大賽總裁判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王飛躍,大賽仲裁委員會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王成紅,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奇峰以及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潘偉等相關領導以及參賽隊200余人參加大賽開幕式。
大賽開幕式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三處處長趙瑞珍主持。常熟市委常委、常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建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彭杰分別代表常熟市政府、國家自然基金委信息科學部致辭。
23日上午9時許,鄭南寧隆重宣布第十四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開始。
本屆比賽設置“真實交通環境挑戰賽”和“復雜交通環境算法挑戰賽”兩項賽事。其中,“真實交通環境挑戰賽”面向當前開放動態環境下全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痛點問題,重點考察自然交通場景中惡劣天氣、意外拋物、非合作目標、道路施工等極端情況下智能車的全自動駕駛能力,同時考察智能車的人機自然交互能力和復雜交通場景下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強化真實交通環境下的智能決策能力;并模擬“最后一公里”內自動駕駛汽車從公開道路進入未建圖封閉住宅/商業區停車場的常見生活案例,鼓勵通過大語言模型、計算機視覺大模型和通用智能體等人工智能創新克服現有技術局限,實現精細化、個性化的無縫自動駕駛服務。
“復雜交通環境算法挑戰賽”包含車聯網/低空經濟場景信道大尺度衰落預測、車聯網/低空經濟場景高效波束預測方案設計、車聯網/低空經濟場景協同定位追蹤、自動駕駛場景交通事故風險預測、需求驅動的自主代客泊車智能決策5大賽題,旨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在復雜交通環境協同感知和決策的技術進步。
本屆賽事共有來自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76支參賽隊,其中“復雜交通環境算法挑戰賽”有60個團隊報名參賽。經過激烈角逐,來自山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5支代表隊獲得不同賽題的第一名。在“真實交通環境挑戰賽”中,西安交通大學Pioneer先鋒號獲得一等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悟空號和北京理工大學精工智能獲得二等獎,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悟空號首次參加大賽即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自動駕駛賽事,自2009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培養和輸送了大量自動駕駛領域專家和人才,成為自動駕駛領域人才培育的搖籃。大賽涌現出許多標志性成果、孵化了一批創新企業,對我國自動駕駛產業形成了有力支撐,實現我國自動駕駛領域多項“從0到1”的突破,引領和推動了我國自動駕駛的跨越式發展。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