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券商策略會密集召開,中信、中金本周登場,主題各有深意
11月11日訊(記者 高艷云)市場行情起來后,券商策略會舉辦愈加密集,投資者踴躍參加。
當下及未來,舉辦策略會的券商總數將超過22家。截至11月11日,自11月5日以來,已有至少7家券商舉辦2025年度策略會,分別是光大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方正證券、華西證券、中泰證券等。
未來兩個月,將有超過15家券商策略會舉行。就近期而言,本周將有3家券商舉辦年度策略會,11月12日,中信證券舉行2025年資本市場年會;11月13日,中金公司舉行的年度投資策略會以及開源證券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
盡管市場火熱,券商策略會也多有舉辦,但仍有個別券商研究所2025年年度策略會停辦。記者了解到,一家規模較小券商人士稱,公司將不舉辦2025年策略會。“經紀業務熬出來了,投行和研究院‘死了’,今年投行只有做債的收入還不錯。”該人士稱。
券商策略會主題有深意
各家券商策略會的主題富有深意,或平鋪直敘亮明核心觀點,或結合研究策略將觀點深藏主題之中。
中信證券年度策略會主題為“站上起跑線”,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于11月3日發表研報《站上起跑線,等待發令槍》,秦培景認為,市場當前正站在年度級別馬拉松行情的起跑線上,政策信號、外部信號和價格信號的陸續明朗將成為發令槍,績優股的加速出清給機構提供了更好的入場時機。
廣發證券投資策略會主題為“預見2025·布局中國創造”,宣傳海報提到,十年前《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規劃了中國制造業十年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十年來,中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2025將至,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品質、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變革未來已然到來。
華創證券策略會的主題為“云開見月明”,公司稱,展望2025年,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推出,財政貨幣雙寬開啟,有望帶動經濟基本面進一步回暖,上市公司業績有望迎來企穩回升;國內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海外進入降息周期提升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助力中國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11月6日,華泰證券以“識局·謀變·圖新”為主題的2025年度投資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深入探討了在國際政治格局變遷與經濟周期起伏的背景下,投資者如何穩健地追求收益之道。
11月7日,“向新而行·聚勢而上”華西證券2025年資本市場投資與產業年會在成都召開,華西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毅提到,今年9月下旬以來,重要經濟政策“組合拳”集中發力,提振市場信心、改善市場預期,資本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為宏觀經濟“固本培元”提供了強力支持。本次會議以“向新而行聚勢而上”為主題,力求促進資本和產業的深度融合、雙向循環,推動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已知的17家券商策略會主題具體如下:
新詞不斷:“牛市在途”“新質牛2.0”
隨著券商策略會的召開,各家券商研究所向市場拋出精彩觀點。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王以表示,2025年有望見證A股公司的盈利增速強于國內整體經濟增長,并且A股在下半年或具有β機會。全年潛在投資主線有兩條,一是內外需盈利剪刀差反轉,對應廣義內需鏈條,包括地產、基建鏈、內需消費或有一定表現的機會;二是國內供給側改革有望在明年看到初步效果,先進制造等板塊存在估值修復機會。王以認為,基準情形下,當前至明年上半年,小盤+紅利的啞鈴風格占優,2025年下半年,風格可能切換至大盤成長。
華西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李立峰指出,本輪一系列增量政策出臺的核心驅動力在于“金融活、經濟活”,大規模增量政策出臺將貫穿2025年。另外,利率下行仍有較大空間,有助于A股估值提升。后續房地產止跌企穩,將助力A股企業盈利改善。2025年A股將演繹一輪“新質牛”行情,建議把握相關投資機會。行業配置方面,當前A股處于“新質牛2.0”階段,A股成交量仍活躍,指數或將震蕩中前行,主題投資活躍。看好券商和“新質牛”核心資產,如:AI+、低空經濟、數據要數、國產替代、人形機器人等。
中金公司研報稱,展望2025年,仍需正視宏觀范式轉變對經濟基本面的挑戰,市場中期底部或已在2024年出現,趨勢反轉則取決于政策能否對癥發力,最終改善投資者預期和扭轉低通脹環境。節奏上,2025年市場變化頻率可能高于2024年,但振幅收窄。今年底至明年初仍處于政策發力和估值修復的階段窗口,中期表現取決于業績拐點確認和回升彈性,估值驅動向業績驅動切換的過程或有波折。
光大證券對市場展望為“牛市在途”,預計2025年A股盈利增速將修復至10%以上,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賺錢效應帶來的資金流入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A股指數表現仍然值得期待。從節奏上來看,短期內,市場交易或仍然圍繞政策預期展開,但預計未來將逐步進入政策觀察期和經濟數據驗證期因而未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經濟數據值得關注,2024年12月與2025年3月或將是市場行情演繹的重要時間節點,一季度之后關注經濟與盈利。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