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在哈爾濱開幕
17日上午,以“數字經濟賦能向北開放新高地,助推產研應用厚植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中國計算機學會第39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CCF NCCA 2024)在哈爾濱舉行開幕式。本屆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省委網信辦、CCF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東北林業大學、省計算機學會共同承辦。來自計算領域與行業應用領域的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50余位杰出青年科學家、長江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及知名企業家匯聚一堂,充分展示我國計算領域學術研究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以高水平學術研討交流和各項活動,促進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落地。
在開幕式上,發布了《計算機應用專委會專利池白皮書》。白皮書遴選了100件計算領域優質發明專利組建專利池,架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橋梁,促進創新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發展。
開幕式上還進行了“百萬機時助力新質生產力”科研公益活動簽約。該活動由CCF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與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發起,主要針對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用戶在大模型人工智能時代的算力使用需求,搭建算力服務平臺,為會員按需提供免費的計算資源,推進算力服務生態鏈的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成果轉化。
多位院士在大會上發表了精彩報告,他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與會者帶來啟發和思考。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守華在《一個科學的理念引領交叉科學研究》報告中,以在分子尺度上對惡性腫瘤混沌效應的計算應用為例,呈現了高效計算方法與實驗數據的結合,對揭示科學原理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農業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報告中,展示了全球農業人工智能現狀,包括農業大數據智能、農業機器人、農業自主智能系統等方面的技術與應用,并基于我國國情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戰略與路徑做出前沿展望。
英國皇家工程院、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戴建生在《“具身智能”的變身,變體與變胞——智能結構進化機器人》報告中,介紹了具身智能變胞機器人的歷史、理論、發展與應用,并分享了各種具體應用場景。
大會形式豐富多樣,參會人數廣泛,會議期間,除主論壇外,還設有高校教職招聘、校長論壇、專題講習班、企業成果宣展、學術論文交流和應用技術競賽等多樣形式的活動。
當日下午,大會舉行了7個領域論壇,專家學者們圍繞大模型安全風險與應對、智能制造、智慧網安、智能交通、智慧農林、數字醫學、智慧海洋等主題,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應用”的廣闊前景。
省政協副主席、省科協主席龐達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次大會各項活動于7月15日至18日舉行。來自全國400余家高校、企業參會,各項活動吸引教師、學生和社會人士約3000余人次參加。省委網信委委員單位代表、省網信專家咨詢委委員等參加大會。(記者彭溢)
(責編:趙爽、李忠雙)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