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我國神經科學科研產出增速顯著

我國神經科學科研產出增速顯著

光明日報    2024-11-15

近日發(fā)布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24神經科學”顯示,2019年至2023年,我國在神經科學科研產出上排名世界第二;2022年至2023年,神經科學科研產出增速最快的前5所機構中,有4所來自中國。

根據自然指數標志性的指標“份額”(Share),2019年至2023年,美國在神經科學科研產出上大幅領先,中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緊隨其后。在產出前十的國家中,美國神經科學科研產出的份額占其自然指數總體份額的比例最高,約為14%,日本和中國的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約為7%和4%。同時,美國是參與神經科學合作最多的國家,并且是各合作伙伴關系中最有力的貢獻者。中國與美國在神經科學研究上的合作多于其他國家。

哈佛大學、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斯坦福大學、馬普學會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是神經科學科研產出排名前五的機構。中國科學院位居第六,是唯一進入前十的中國機構。前十的機構中總計有7所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在自然指數的總份額中有19.6%與神經科學相關。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所占比例為3.8%。

2022年至2023年,在神經科學科研產出增速前五位的機構中,中國機構占4席,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四川大學(排名第三)、首都醫(yī)科大學(排名第四)和武漢大學(排名第五)。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增速排名第二。神經科學研究總產出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增速排名第六,份額增幅為4.5%。

據介紹,本期增刊還對“中國腦計劃”等世界主要神經科學項目進行了調查,分析它們所取得的進展及未來所面臨的挑戰(zhàn)。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科普頻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