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人形機器人,何以跨越商用化“最后一公里”?

人形機器人,何以跨越商用化“最后一公里”?

人民網 原創稿    2024-11-15

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車柯蒙)人形機器人在工廠完成重復繁瑣的工作、在家庭擔起陪伴老人的重任……日前,在主辦的“AI之夜——奔跑吧!AI中國”活動上,一則由達闥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曉慶帶來的短片引人關注。

一分鐘的視頻,勾勒了人形機器人在生活、生產場景發展藍圖。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等均已落地實施。

對此,達闥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曉慶表示,機器人最終一定會從企業、服務領域走向家庭。當前,隨著具身通用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人形機器人正加速走向成熟,即將跨越商用化的“最后一公里”。

他介紹,達闥為機器人建立了一個云端大腦和操作系統,云端大腦加上機器人本體的小腦,再加上機器人各個肢體的關節和傳感器,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機器人。通過游戲引擎驅動數字機器人模型,再將其同步到機器人的身體,即可實現具身智能,助力更多機器人應用開發。

(責編:王仁宏、呂騫)關注公眾號: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