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鎵鍺管制背后的A股底牌:國內產能“一哥”圍起護城河,下游芯片廠坐等分一杯羹,半導體迭代下各路玩家躋身“鎵族”勢力

鎵鍺管制背后的A股底牌:國內產能“一哥”圍起護城河,下游芯片廠坐等分一杯羹,半導體迭代下各路玩家躋身“鎵族”勢力

新火種    2023-09-22

7月15日訊(編輯 俞琪)鎵、鍺出口管制的消息持續發酵。商務部及海關總署上周聯合發布《關于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鎵、鍺相關物項將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出口管制。據悉,鎵和鍺作為極為重要的稀缺戰略資源,廣泛應用于衛星通信、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領域。

開源證券分析師李怡然指出,預計7月窗口期國際客戶囤貨訂單將增加,下游化合物材料需求將出現短期增長,進而驅動鎵、鍺相關物項價格上漲。

消息刺激下,在出口管制公告發出次日,云南鍺業、福達合金、馳宏鋅鍺開盤后均觸及漲停,云南鍺業和福達合金更是在此后獲三連板。截至本周五收盤,云南鍺業累計最大漲幅已經超50%,福達合金累計最大漲幅接近50%,馳宏鋅鍺累計最大漲幅22%。

image

image

與此同時,云南鍺業、馳宏鋅鍺、中國鋁業、中金嶺南、格林美、羅平鋅電、光智科技、藍曉科技、中鋁國際、福達合金、海特高新、有研新材、明泰鋁業等產業鏈相關上市企業近日紛紛通過異動公告、互動易平臺等密集回應,具體情況如下:

image

▌海外急忙鎖單囤貨致價格飆升 國內鍺、鎵生產商坐擁資源絕對優勢 下游芯片、激光器等企業有望“漁翁得利”

資料顯示,鍺和鎵都是半導體行業的主要原料,鍺與硅一樣屬于第一代半導體的代表材料,第一顆芯片便由鍺制成。而鎵被看作“半導體工業新糧食”,砷化鎵、氮化鎵和氧化鎵均為半導體的代表材料。

我國在鎵、鍺兩種金屬礦產的儲量和產量上均占據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公開數據,中國鎵的儲量和產量占全球比重約90%,世界第一;鍺儲量占全球比重約40%,鍺產量全球占比約70%。

image

image

自管制公告發出迄今雖不到兩周,但鎵、鍺市場已經聞風而動。據媒體(中新經緯)報道,有鍺廢料回收從事者表示,國內生產金屬鍺錠的廠家已經接到較多結算單忙到不行,海外客戶均想盡快拿貨,一些下游客戶甚至已鎖定了未來兩年至三年的長期購買合同。同時,全球最大的鎵采購商近期表示,其客戶正瘋狂囤積該公司使用鎵金屬生產的特殊半導體晶圓。

需求火爆自然帶動價格飆升。公開數據顯示,鎵的報價在上周五漲至每公斤326美元,周內飆升27%。鍺的市場報價已經突破萬元大關,7月7日金屬鍺99.999%min出廠含稅價10000-10100元/千克。招商有色劉文平在7月10日研報中表示,國內金屬價格預計在短暫的出口窗口期短期走升。

在布局企業方面,鎵因常以微量元素與鋁、鋅等礦物伴生且主要存在鋁土礦中,所以大部分布局企業為氧化鋁廠商。當前國內氧化鋁廠有金屬鎵生產業務的企業主要包括中國鋁業、杭州錦江集團、珠海經濟特區方源有限公司、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等。全球大型氧化鋁生產商中國鋁業近日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當前金屬鎵產能約200噸/年,2022年金屬鎵產量為146噸。

image

(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7-5文章《出口管制涉及四代半導體材料!鍺、鎵產業鏈供應情況一覽》)

鍺產業因鍺資源具有一定稀缺性,進入壁壘較高。國內金屬鍺的上市生產廠商主要有云南鍺業、馳宏鋅鍺、中金嶺南等企業。招商有色研報指出,云南鍺業全產業鏈布局,集鍺礦開采、濕法提純、精深加工等于一體,鍺產品相關收入占比達81%。馳宏鋅鍺近日表示,目前擁有原生鍺產能60噸,市場份額約占全球的1/3,中國的1/2。此外,有研新材專注于紅外鍺晶體生產超40年,全球市占率約25%。

image

(云南鍺業主要鍺產品情況)

對于后期管制生效后的市場,招商有色劉文平認為,國內原材料價格或因供應過剩承壓下行,海外或因供應短缺而價格上漲,導致國外原材料價格高于國內價格,國內下游產品因成本優勢而競爭力提升。

進一步來看,開源證券分析師李怡然認為,管制或導致國際半導體企業新增訂單交付周期拉長,預計第三季度消費電子及芯片或迎來新一輪漲價。國產半導體企業及通信設備企業本土替代窗口有望延長,進而強化競爭優勢。安信證券馬良在7月9日研報中還指出,管制將國內稀缺的鎵、鍺資源向國內企業傾斜,射頻、功率、LED、激光器(VCSEL)等相關領域企業有望受益,建議關注長光華芯、三安光電、立昂微、聞泰科技等。

據悉,長光華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日前共建聯合創新體以加速推進國產氮化鎵激光器芯片產業化進程。三安光電近日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還在等待政策細則,無法判斷影響,目前中國擁有第三代半導體最大的應用市場,這對國內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大廠來說是利好。

▌半導體迭代下的A股“鎵族”勢力:鍺業龍頭跨界氮化鎵襯底 氮化鎵吸引國內企業扎堆布局 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研發走在前列

在當前半導體制造中,雖然硅占有當之無愧的主導地位,但現代芯片制造實際正逐漸超出硅的范圍。這當中,鎵的化合物砷化鎵、氮化鎵、氧化鎵相繼出現,接連成為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半導體新星,并且均為本次出口管制的名列中。

image

具體來看,砷化鎵作為第二代半導體,具有電子遷移率高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5G通信、數據中心、新一代顯示等領域。據悉,云南鍺業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砷化鎵晶片(襯底)等,砷化鎵晶片產能為80萬片/年(2—4英寸),目前砷化鎵晶片生產線已完成部分6英寸規格生產線的改造,并有小批量的交貨。此外,海特高新下屬參股公司的磷化銦、砷化鎵等產品實現量產并持續向客戶供貨。乾照光電生產的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可用于航天領域。

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GaN)化合物可用于手機、電腦的LED顯示屏等領域。浙商證券在近期研報中指出,氮化鎵憑借其更寬的禁帶寬度等優勢,隨5G通信、數據中心等下游產業進一步發展,有望放量提價。根據集邦咨詢預計,2026年全球GaN功率器件有望達13.3億美元。在英飛凌、DB Hi-Tech等國際廠商擴產的同時,國內企業方面,三安光電、華潤微、英諾賽科、賽微電子、珠海鎵未來等廠商等加速布局氮化鎵并推進產品落地和商用。

image

在氮化鎵之后,便是正慢慢受到重視的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氧化鎵。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氧化鎵在市場對性能好、損耗低、功率密度高的功率器件需求不斷釋放背景下,10年后將直接與碳化硅競爭。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包括新湖中寶、藍曉科技、南大光電、阿石創、航天電子、連城數控、楚江新材等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動易上披露氧化鎵相關業務研發情況(具體詳見下圖)。初創企業方面,以杭州富加鎵業、北京銘鎵半導體、北京鎵族科技、深圳進化半導體等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如稼族科技在2017年已經能生產2英寸晶圓。

image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