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拾荒者統治》:奇異世界中的自然天地?

《拾荒者統治》:奇異世界中的自然天地?

新火種    2023-11-24

《拾荒者統治》(Scavengers Reign)是近期由HBOMAX流媒體平臺推出的12集動畫作品。一上線就在IMDB取得了9分的不錯成績,而在豆瓣上更有1.5萬人評出了9.3的高分。對于一部沒有復雜創作背景的動畫劇集來說,這是靠觀眾“自來水”口碑實打實創出的佳績。

《拾荒者統治》海報

關于本片的創作者,豆瓣主要列為喬·本奈特和查爾斯·胡特納兩人。即使是IMDb,對于他們也沒有更多介紹,只知道這兩位于2016年聯手創作的8分鐘短片《拾荒者》,和本劇整體世界觀、畫風相近,可說是創作的濫觴。而在IMDb資料中,除了這兩位主創,另有5位導演也參與了分集創作,其中幾位也參與過近年大受好評的動畫短篇集《愛,死亡,機器人》的部分篇章。

這些創作者們雖然不是類似皮克斯、迪士尼那樣大公司的核心編導,但毫無疑問都是自由而年富力強的動畫專業人員。可以想見他們大部分幾年前還是動畫方向富有野心和創造力的大學生,畢業后蟄伏在影視工業中搬磚,等待被投資方青睞,去創作出更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可能本片兩位主創在短篇誕生7年之后,才終于得到了這樣脫穎而出的機會。

本片的繪畫風格,不是流水線的動畫作品,而是極具個人特征和想象力的。

之所以介紹主創,是因為相較于更為常規的動畫劇集,本片奇特的風格和驚人的想象力顯然更為獨樹一幟,藝術性在同類作品中迅速凸顯出來。而這些創作,顯然是基于核心人員的個性,并非是一般動畫制作組的工作模式。

比如近期大受好評的《萬神殿》,擁有知名科幻作家劉宇昆設定的劇本基礎,從動畫表現來說,也類似真人出演的美劇劇集。同樣已經出品到第七季的《瑞克和莫蒂》,也擁有極為復雜的、類似情景劇的高頻對話和創意腦洞,顯然它們的創作伊始有制片公司對于市場的商業揣度,背后有一批專業編劇在參與編寫,動畫部分則由專門的制作組來完成。這是常規影視工業的操作模式,最終成片經過多道工序,風格上有相對安全的創新邊界。

本片大量的畫面是無法用文字描述的,震撼感就在于“畫得那么詭異,又那么好”。

但對于《拾荒者統治》來說,把編導分開的工業化模式是無法適用的。如果不是作者在頭腦中出現畫面,那么文字劇本幾乎是無法編寫的。

動畫的本質是“畫面”,而這部動畫劇集的長處正在于用想象力展現了一個難以描述的異星世界。從風格而言,本片畫面相較美國流行式樣,更偏向法國等歐洲動畫的畫風。特別是可能受到過法國漫畫巨匠墨比斯的影響。他的風格對很多好萊塢科幻電影影響深遠,甚至宮崎駿談及《風之谷》,也說有源于墨比斯的啟發。

法國漫畫巨匠墨比斯Moebius,一個動畫專業的學生都應該知道的名字,作品風格影響了好萊塢不少經典科幻片。本片的整體繪畫風格與其有相近之處。

從整體故事而言,本片則是受到了一些流行美劇,比如《迷失》的啟發,描寫的是太空飛船意外墜落到一顆異星球后,幸存船員們展開了積極自救。從編排方式來說,劇集采用了平行敘述的三組人物,并行進展他們的行動。不同人物遇到的危險時有關聯之處,比如一場席卷整個星球的大風暴會影響到所有人的探索。而全劇最后他們也在高潮處交叉匯線。

對于熟悉美劇的觀眾,這種故事結構并不陌生,動畫《萬神殿》也是采用獨立又聯系的四五組人物,描繪未來人類可以“上傳意識至云端”后的科技社會。

本劇集主要的一組人物關系,老船長和年輕體力好的女船員,基本源于原短片的人物關系。

一顆異星球上的冒險,三組不同人物的奧德賽式旅程。類似神話結構的故事大綱和美劇式樣,保證了劇集在神秘性和流行性之間取得了天然的平衡。而大量于曠野中行進的場景,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的電影《遺落戰境》,或是小島秀夫制作的、全球熱賣的游戲《死亡擱淺》。對于熟悉科幻題材的觀眾來說,可以看出不少同類作品的影子。而對于不熟悉這類題材的觀眾,劇情雖然省略了一些前因后果的情節關聯,時而情節有跳躍,但總體也并不那么難理解。

算是一部略顯小眾,帶有末世荒原風格的科幻劇集。

《死亡擱淺》,一部可以隨時讓人物坐下,欣賞沿途風景的游戲,代表了一種小眾但又流行的科幻風格。

本劇雖然不是橫空出世的天才之作,若干元素都有跡可循,但仍有讓人無比驚訝的原創特征。那些難以描述“是什么”的畫面,在觀眾眼前展開一個無比奇特的,大自然和人類共存的世界。異星球上種種奇異的生物,在神秘自然中暗藏的風險和敵人,卻同時以無法想象的方式幫助著主人公們在荒野中生存下去,完成重建人類社群的事業。

可以想象創作者們大概是一邊看著discovery探索頻道的紀錄片,一邊在紙上隨意畫出各種現實中沒有的生物造型,最后描繪出了一個危機重重又充滿魅力的生態環境。這使得動畫觀眾觀看時,會產生類似看探索頻道的思考:當視野從人類社會拉遠,投向更宏大的造物主視角時,我們會發現人類并不那么特殊或偉大,只是生物種群的一部分而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于大自然來說,人類是如此渺小;但人類又是如此努力,在探索未知,去努力活著。

幾乎每一集都有一些前所未見的神奇生物。舉例如下:

一條類似大頭嬰兒的娃娃魚,會吐出黑色液體滋養影響其他生物,它舉止怪異,卻談不上邪惡,影響著劇集一條線索上人物不斷內心的黑化過程;

一個被蕨類植物纏繞的機器人,神奇地從電路板里產生了生物意識,開始種植和養育其他動植物,甚至“生出了”小機器人,比人類更快明白了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生物法則;

從花瓣中養育出的一個小蛙蛙,如曇花般開放又寂滅,瞬間走完了生物的一生,引起觀者強烈的震撼;

外形丑陋的巨大硬殼生物,卻像憨厚的大象一樣,搭載著若干小生物在草原上長途跋涉和旅行;

能感染人類的有害蟲草菌,會對人類肢體產生類似礦石的硬化效果;

如蟒蛇般潛伏的危險植物,會布下陷阱,瞬間纏繞奪取獵物的生命;

讓人毛骨悚然的小蟲,寄生于人體內,不斷刺激母體去傳播自己的蟲卵繁衍,并控制母體去搭建巨大的克蘇魯神殿;

……

如果單看文字,會完全不明白“這是什么”。但對于動畫來說,各種生物的奇特外形和特性,以及和人類成員的互動過程,讓觀眾能逐漸理解“它們是什么樣的生物”,以及作為人類該如何接近、相處,或是避開這些危險。

這是一部完全虛擬的“異星生物百科全書”。不是地球上的生物形態,但滿眼又都是我們所處大自然的模樣。對于主人公來說,他們旅程的本質,其實不是為了找到殘存的飛船離開這個星球,而恰恰是學習和了解這個星球,最后留下來,學會和所有的原住民生物和諧共存。

相較《萬神殿》等動畫劇集描繪的多是人類社會與未來科技的共存發展,《拾荒者統治》描寫的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對于生活在核心都市圈的不少年輕觀眾來說,“自然”似乎是個遙遠的世界,和每日的工作、生活無關。但同樣對于很多人來說,“自然”也是生活環境的一部分,有山川河流等廣闊地貌,有生活在其中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人類如何不以“掠奪者”的姿態,而以“交互者”的身份去和自然互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是個宏大而又極為細致的課題。

學會在自然天地中生存,是個比抽象的“環保主義”更具實感的,也更接近人類生命本質的議題。

說到底,人類也只是生物種群的一種而已。《拾荒者統治》展現出天地自有它的未知、神秘和美好。對那些領域的探索,將影響我們自身的心靈和認知,甚至哲學性地進一步思考存在的本源:我們究竟因何而生,又該去到哪里。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