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收評】三大指數均小幅收跌,機器人概念集體爆發帶動短線題材活躍
6月29日訊,大盤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指數黃白分時線走勢明顯分化,題材股表現活躍。盤面上,機器人、減速器概念股持續大漲,優德精密、德恩精工、巨輪智能、聯誠精密、林州重機等超20股漲停。AI概念股午后反彈,聯特科技漲超19%再創歷史新高,鼎捷軟件20CM漲停,姚記科技等漲停。通信概念股震蕩走強,東方通信3連板,中興通訊漲超5%再創階段新高。下跌方面,電力、煤炭股陷入調整,杭州熱電跌停。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31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650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32億。
板塊方面
板塊上,機器人概念持續進一走強,其中德恩精工、豐立智能、優德精密大漲20%,中馬傳動、英洛華、巨輪智能、襄陽軸承、博杰股份、聯誠精密等個股漲停。消息面上,今日再度迎來利好催化。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于7月6日-8日在上海舉行,據介紹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進一步圍繞產業和技術變革新風口,持續關注具身智能研究和應用,重點攻關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訓練機器人等技術。
正如近期收評所強調的,機器人方向近期的持續走強不僅僅是因為受到消息面密集催化,更為重要的是被資金賦予了AI主線退潮下,題材過渡的意義。并且從今日盤面可以看到,板塊賺錢效應從開始的減速器,進一步延伸至機器人全產業鏈,可以看到傳感器,機器視覺、乃至稀土永磁等細分方向均在今日盤面中漲幅居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日午后部分機器人概念股已出現跳水情況,在短線情緒趨于高潮的背景下,機器人內部分化的概率較大,后續可留意在分歧整理的過程中依舊能夠保持相對強勢的活口標的。
通信、5G板塊在午后異動拉升,華脈科技、東方通信等個股漲停,中興通訊再漲超6%創階段新高,此外本川智能、意華股份、盛路通信、信維通信等個股同樣漲幅居前。消息面上,據媒體從2023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獲悉,華為將于明年發布端到端的5.5G商用產品。
從產業面來看,5.5G將為移動產業帶來新的躍升,其中個人業務正在加速走向內容3D化、體驗沉浸化、業務云化。在顯示技術和AIGC的突破下,裸眼3D加速到來;XR高中低終端齊備,跨越體驗和生態拐點;云手機、新通話等業務也在大力推進。全球運營商都在進行萬兆商用驗證,以滿足新業務體驗躍升需求。
此外,午后消費電子板塊震蕩走強,華興源創漲近10%,杰普特、兆威機電、立訊精密漲超6%,天準科技、長盈精密、榮旗科技、智立方等漲幅居前。天風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看好蘋果頭顯Vision Pro對于供應鏈廠商業績的拉動,看好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及自動化設備機會。
個股方面
今日AI概念股同樣迎來了一定程度的修復。CPO方向在通信設備的帶動下迎來反彈,聯特科技再漲超19%創下歷史新高,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亦漲超4%。應用端游戲板塊再度活躍,其中姚集科技漲停,盛天網絡、三七互娛、神州泰岳等個股漲超5%。但整體來看的修復力道仍屬偏弱。
AI作為前期的超級主線,在資金高度介入的背景下部分個股仍有望反復活躍甚至極少數個股能夠走出穿越行情。但需注意的是,在板塊整體經歷了此前連續快速回調后,絕對大多數的核心標的都出現了破位的疑慮,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套牢賣盤有待化解。板塊整體短期內想要再度完成反包修復的難度較大,站在資金安全的考量下,對于那些上漲趨勢遭到明顯破壞的個股,當短線再有反抽修復時仍應站在風險規避的角度考量更為穩妥。
后市分析
截至收盤,滬指跌0.22%,深成指跌0.1%,創業板指跌0.09%。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76.06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46.41億元,深股通凈賣出29.65億元。
在經歷此前連續放量下跌后,市場賣壓逐步縮手,雖然指數尚不可輕言就此見底,但市場整體下行空間有限,在震蕩筑底的結構中,板塊間熱點相互輪動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旋律。應對上,以防守反擊策略為主,建議“科技成長股優先,調整防守高股息”。
市場要聞聚焦
1、北交所、港交所簽合作備忘錄 “北+H”兩地上市安排“落地”
6月29日訊,今日,在北京證券交易所(即北交所)與香港交易所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北交所總經理隋強與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聯合宣布:京港兩所將推出“北+H”兩地上市安排。“(這)是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持續深化北交所改革、服務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拓寬內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促進京港兩地資本市場形成合力,便利更多企業借助兩地市場加速發展。”隋強表示。 (貝殼財經)
2、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 8月1日起施行
6月29日訊,市場監管總局對《關于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規定》進行了修訂,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高質量制度供給和法律保障,將于202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重點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一是擴充“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內涵。將利用行使知識產權的方式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等三類壟斷行為均納入調整范圍。二是健全利用行使知識產權的方式實施壟斷行為的認定規則。三是加強對知識產權領域典型、特殊壟斷行為的規制。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