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機器人操作員:“眾星拱月”呵護每一個焊點
在魁梧高大伸展著巨臂的焊接機器人面前,即使身高1.9米的宋亞也顯得十分渺小。然而,在渺小年輕的宋亞面前,焊接機器人卻聽話得像一個孩子。11月7日,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宋亞手持示教器,“嗒嗒嗒”輸入一串代碼后,焊接機器人便揮舞著臂膀,在生產線上忙活起來,一個個精美精致的焊接產品不斷誕生。近年來,制造業迎來智能化轉型升級浪潮,“黑燈工廠”次第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眾多的視頻新聞、圖片新聞里,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只只機械臂,靈活地操控著一個個螺絲釘,一個個小瓶蓋,準確無誤地進行著生產加工,不知疲倦、日夜無休。在這群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背后,也有操作人員的智慧和汗水。90后宋亞就是這個“躲”在機器人背后的操作員。2011年,宋亞從湖南工業高級技工學校畢業,進入中聯重科,從一名焊工開始做起。他憑借自己對焊接的熱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很快脫穎而出,成為長沙市的焊接行業“行家里手”。
近年來,中聯重科對制造生產線進行智能化煥新升級,成百上千的工業機器人被引入產線。“手工焊接轉機器人焊接,這需要技術工人轉型升級。”宋亞說,轉型有難度,但也不能放棄,提升了技能就能讓機器人降低原來工作的勞動強度,而不是被它們“搶”走飯碗。宋亞第一次看到示教器上那么多英文單詞時,真的懵了:真的一串指令就可以讓機器人運行起來嗎?他坦言,剛開始接觸機器人的時候心里很忐忑。“會不會比較難?”“自己能不能學會?”帶著這么多的疑問,宋亞首先從“啃”英語單詞開始,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他就拍下圖片,晚上回家對照字典一個一個翻譯、背記,“啃”下了一個又一個機器人操作系統“硬骨頭”。2019年,國家發布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新職業信息。宋亞參加轉型班學習,并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認證中聯重科首批智能制造焊接機器人操作工程師。現在,作為一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宋亞需熟練掌握機器人示教編程、尋位、電弧跟蹤等技術。每天,他都要對機器人進行點檢和維護,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機器人焊一條直線需定位2個點,一個圓形需定位3個點,但對于不規則形狀,需多定幾個點。”宋亞說,別看這幾點,對編程人員來說,每一個點的背后都是對焊接位置、焊接參數,運動軌跡的合理排兵布陣,每一個點位都需要反復校對,猶如“眾星拱月”一般。焊接機器人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小,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而且不受體能等條件限制,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1臺機器人能頂上4個高級焊工的工作效率,且焊縫平穩、美觀。”宋亞說,但手工焊接借助焊工的經驗和技藝,可以更好地應對復雜結構和小尺寸焊縫的焊接需求。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深圳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表示,隨著新興技術的應用,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越來越智能化,工業機器人目前在企業中應用廣泛,并取得較好效果。在企業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也越來越柔性化,所帶來的結果便是人機協同。與此同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人才需求也與日劇增,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一線的熱門職業。中聯重科十分重視和培養智能化設備操作員,以科技的力量,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僅焊接機器人操作工程師就有數百人。“轉型升級”成功的宋亞還成為湖南省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考評員。他說:“我現在的目標是實現焊接機器人完全自動化,也就是坐在辦公室遠程遙控機器人完成焊接工作。”(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申文珍)新職業人感言焊工也能操控機器人宋亞在過去的印象里焊工確實是一份很累很臟的職業,要面臨刺眼的弧光、高溫的炙烤和粉塵的危害。此刻,我們入駐了現代化的智慧工廠,產線里裝上了新風系統,工程師只需要用示教器編寫一段程序,機器人就可以自動運行尋找焊縫,在焊接效率和焊接質量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技術工人也正在完成轉型,由傳統技術工人升級成為現場工程師,由傳統的手工焊接轉變成操作機器人來完成工作。去年,我和團隊一起攻克行業首臺70米鏤空臂架泵車關鍵焊縫一次探傷合格率100%的技術難題,組建焊接團隊實現了泵車結構件自動化整體焊達率提升40%的突破。這是科技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焊接科技化應用的里程碑。熱愛讓我選擇了焊接工作,堅守讓我扎根于這片土壤,我始終懷揣初心,激勵自己去站在行業發展的第一線。也期待更多青年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共同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中工網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