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40家,產業生態初步形成!臨港新片區構建智能機器人應用標桿示范區

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40家,產業生態初步形成!臨港新片區構建智能機器人應用標桿示范區

新火種    2023-11-15

上海智能機器人產業大會臨港峰會11月14日舉行。會上,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臨港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式揭牌,臨港新片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聯合體成立,一批智能機器人高能級項目集中簽約入駐。圖說:上海智能機器人產業大會臨港峰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下同)臨港新片區機器人產業基地位于國際創新協同區科技創新城社區。會上,臨港科技城被授予“臨港機器人產業基地”,基地將聚焦智能機器人產業,瞄準通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細分賽道前沿領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基金,搭建科技創新功能平臺,招引產業鏈核心環節鏈主企業,孵化培育具有技術領先性和產業帶動能力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15家智能機器人產業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入駐,覆蓋AI技術、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行業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鏈,涉及多家細分賽道內的知名企業,包括通用人形機器人企業智元機器人、水下作業特種機器人企業中車艾森迪、多模態大模型落地應用企業深思考、光伏清潔機器人企業織光智能等。

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揭牌,研究院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臨港集團、智元機器人及產業代表人士發起共建,由6位院士領銜,匯聚行業及技術頂尖專家,立足面向通用機器人產業的高端專業智庫、研發與轉化平臺、對外交流合作窗口,作為通用機器人領域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提供智庫咨詢服務、共性技術研發、成果孵化轉化、應用創新示范、產業基金及投融資分析、開放交流合作。

臨港新片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聯合體正式成立,產業生態聯合體代表由智元機器人、新松機器人、中車艾森迪等智能機器人企業,商湯、深思考等AI技術企業,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平臺機構,臨港科創投、新片區基金等金融機構,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研究院等高校,朵云書院、上海海昌、長電科技等應用場景方共計29家單位成員共同組成。產業生態聯合體后續將開展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積極推動上海市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創新融合和集聚發展。大會還舉辦了新片區機器人項目路演對接會,機器人企業、金融機構及有關單位共計百余人參會并開展深度交流,達成多個合作意向。2023年10月,《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發布。現場,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解讀了該方案。他介紹,當前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值240億元,規上企業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為國際平均水平兩倍多,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達到383萬/萬人。

到2025年,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在品牌、應用場景和產業規模方面實現“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建設三個公共服務平臺,智能機器人檢測與中試驗證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通用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等;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工業機器人密度達500臺/萬人,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

“臨港新片區作為上海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和策源地,要緊抓機器人本體與核心零部件集成研發,加強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攻關,建設全場景機器人輻射帶,打造機器人特色集群。”韓大東說。臨港新片區近年來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而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點應用賽道。記者獲悉,臨港已集聚AI核心企業150多家,導入研發人員5000人。圍繞通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及特種機器人、AI技術4大領域,已集聚產業鏈相關企業近40家,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表示,未來,新片區將圍繞機器人整機、AI芯片、AI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智能算力、應用場景、研發科創平臺、產業基金、高校院所、園區載體10大要素持續發力,進一步筑牢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底座,構建智能機器人應用標桿示范區。

新民晚報記者 楊歡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