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看展覽|《你會相信你的眼睛》:以平凡的方式重構平凡的日常

看展覽|《你會相信你的眼睛》:以平凡的方式重構平凡的日常

新火種    2023-11-01

【編者按】

2020年11月8日至2021年2月28日,上海榕異美術館將舉辦以“日常生活”為主題的攝影展“你會相信你的眼睛”。本次展覽由林葉與施瀚濤擔任策展人,特邀14位(組)藝術家:寶妹(Bao Mei),戴建勇 (Coca),蔡驍(Cai Xiao),甘瑩瑩(Gan Yingying),六尾兒(6wei2), 見聞&皮二(Jianwen Shen&Weijia Cao),唐潮(Tang Chao),肖獅(Xiao Shi),姚瑤(Yao Yao),嚴懌波(Yan Yibo),張小船(Boat Zhang),小林耕二郎(Kobayashi Kojiro),鈴木悠哉(Suzuki Yuya),チームやめよう(退出吧小組))Team YAMEYO參加。

展覽主旨不是要以藝術的方式讓日常生活審美化,而是以攝影與藝術創(chuàng)作為媒介,來反思和凝視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平凡的方式重構平凡的日常生活,讓人從中領會到某種良性生活的可能。

你會相信你的眼睛

林葉

吃喝拉撒睡,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往往會用這樣的說法來形容日常生活的單調與重復,同時又會將這些事情歸入“瑣事”的范疇里,剝奪掉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這樣的歸類和評價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突顯某種異化了的價值體系,日常生活就是不值一提、毫無意義、無需關注的現(xiàn)實。日常生活似乎是一種奇怪的狀態(tài)。它是一種不存在的存在。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其中,并用我們的行為構成這樣的生活,但卻總是在追求能夠脫離、逃逸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可能。我們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時空,妄圖從中獲取些許的刺激與快感,然而最終卻又不得不再次回到平庸的、無聊的、仿佛什么都沒有似的生活中去,一切的努力都必將徒勞無功。或許恰恰是這種徒勞與無望,在不斷逼迫我們在生活的泥沼中掙扎。

寶妹,寶妹寫真館。

寶妹,寶妹寫真館

戴建勇,誰在我家

戴建勇,誰在我家

與之相反的便是合乎理性目的、利益至上、多快好省的效益主義,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享樂主義以及尋求感官刺激、嘩眾取寵的奇觀效應式的生活方式。顯然,這樣的觀念與生活方式是能夠讓我們在表面上脫離日常生活的混沌,并清楚把握住某些可見的目的和意義,獲得感官上的極大滿足和刺激。在科學技術與商業(yè)資本的肆意推動下,我們的生活開始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家里的廚房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用于填充想象力的擺設,外食和外賣已經(jīng)讓吃這件事情變得無比簡單,洗衣機讓人得以擺脫洗衣服這種繁重的勞動,社交媒體所營造出來的信息旋渦能夠輕松地幫助人打發(fā)掉大部分時間,還有一大批人在各種娛樂平臺上使出渾身解數(shù)來博取我們一笑,打車軟件更是讓人獲得了出行上的極大自由和便捷,還可以在各種游戲中拼殺個昏天黑地……

蔡驍,房子

蔡驍,房子

日常生活在所有人的歡呼聲中被瓦解,現(xiàn)代技術在資本的加持下滲透進每個人生活的各個角落。不過這種外在的、由他人專門設計好的“日常狂歡”既不能真正解決制度與技術累積而成的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更不能消解浸泡在時間之中的日常生活的平庸與乏味,相反卻能引發(fā)新的結構性問題與生活的徹底異化。生活能力的衰退正在我們之中蔓延,我們被剝奪了烹飪的技能,而味覺系統(tǒng)則遭到前所未有的改造,我們依據(jù)各種信息和數(shù)據(jù)做出判斷而失去了積累身體經(jīng)驗的可能,在游戲中我們甚至成為了資本的無償勞工。在高科技、高效便捷的幌子下,我們的選擇與認知是被全面設計和引導,陷入了極度單一化、同質化的狀態(tài)。在各種安排好的“日常狂歡”之后,人只會永遠徘徊在“商品拜物教”困境中,被去功能化、去價值化,墜入了更加空虛的深淵之中,最終導致生活的徹底異化。

甘瑩瑩,那游離、消失又重返的柔光

甘瑩瑩,那游離、消失又重返的柔光

六尾兒,手感

六尾兒,手感

內在的問題終究無法通過外在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我們只能在日常生活的內部去尋求自我救贖的路徑。日常生活是一種混沌,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統(tǒng)治者或哲學家式的姿態(tài)從外部審視、規(guī)劃、引領生活,因為當我們?yōu)榱藬[脫生活的平庸而強行制造出大量觀點的時候,我們將無法看清任何東西。思想只能經(jīng)由身體,才能真正觸及生活的本質。因此,我們只有從根本上接受這種混沌,從生活內部去把握生活的性質,進而超越生活本身。

一旦我們轉換一種心態(tài),接受日常生活的根本狀態(tài),便不會被消費主義、奇觀意識所誤導,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可見的、難以言說卻實際可感可知的美好。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日常生活的肌理中去,如普魯斯特一般地凝視自己的周遭與歷史,咀嚼自身所處的時間與空間,在細微之處獲取靈動的奇跡。同時也需要我們內在地與生活保持一個審視的距離,不是用觀念、觀點,而是運用自身的感知能力,在具體而瑣碎的生活實踐中將生活對象化,使之成為非日常之物,并對之進行反思與批判。

攝影與藝術是能夠將日常變成非日常、將非日常變?yōu)槿粘5拿浇椤.敂z影與藝術將日常生活的事物從既有的時空中提取出來的時候,那些普通的事物便因為人、經(jīng)驗與觀念而成為了非日常之物,讓歷史能夠得到具體地回望和咀嚼,從而深刻地反應生活現(xiàn)實。而這樣的行為恰恰能夠讓那些隱秘而不可見的靈動奇跡可視化成為可能。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相信自己的眼睛。

見聞&皮二,來自江灣鎮(zhèn)的問候

見聞&皮二,來自江灣鎮(zhèn)的問候

本次展覽正是希望通過攝影和藝術的方式來重新回望并審視現(xiàn)實生活,進而具體而實在地理解深深地扎根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形象,實現(xiàn)對日常生活的超越。展覽共有14位(組)藝術家參加,他們有的以自己的生活空間作為觸媒,通過攝影來觸發(fā)生活中的偶然性與戲劇性;有的以自己的身體為中介,去確立自我與生活的關系;有的將視線投向自己的至親好友,通過反復的凝視把握親密關系中的某種模糊狀態(tài);有的則讓照相機這種機械之眼成為了觀照現(xiàn)實的顯微鏡,在日常游走中揭開生活的表象;有的努力挖掘平凡之中的詩意,通過贊美來獲得拯救;有的將生活中最平庸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示出來,從而引發(fā)離奇的事件;有的則通過具體的身體實踐與藝術轉換,對遭受技術與資本全面滲透的現(xiàn)實展開直接的批判與反思。

顯然,他們的創(chuàng)作行為并不是要以藝術的方式讓日常生活審美化,而是以攝影與藝術創(chuàng)作為媒介,來反思和凝視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平凡的方式重構平凡的日常生活,讓人從中領會到某種良性生活的可能。

唐潮,余下的幾天(視頻截圖)

唐潮,余下的幾天(視頻截圖)

肖獅,Drip

肖獅,Drip

姚瑤,老趙 —— 一個青年油漆工的肖像

嚴懌波,2020系列

榕異美術館與兩位策展人的問答,進一步介紹了本展覽

Q:本次展覽中,既有靜止影像作品也有運動影像的作品,但展覽整體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攝影展,你們是如何看待運動影像與攝影的關系?

A:這次展覽的確是以“影像”為主要媒介的。一直以來我們兩個策展人的工作內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攝影有關的。最初館方和我們聯(lián)絡,也明確表示希望能夠做一個以攝影為主的展覽,去討論一些攝影領域最近的現(xiàn)象。

但是正如大家知道的,在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作為一種靜態(tài)的視覺媒介的攝影概念,它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特別是它和動態(tài)影像之間的邊界。這兩種媒介本來就分享著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說從現(xiàn)實中采集素材、它們的復制性、它們的大眾文化的特性,等等。當然它們也有很多不同,比如在時間上的瞬間和延續(xù)、敘事和隱喻的方法和節(jié)奏等。

但是今天的藝術家大多不會將自己困于某一種特定的媒介和單一的表達方式。即便是靜態(tài)攝影,從拼貼到裁切到裝置到藝術家書,形式越來越豐富和有趣。所以他們很多人將動態(tài)影像納入其中也是正常的。而反過來也一樣,本來以錄像、雕塑、繪畫為主要媒介的藝術家也常會借用靜態(tài)影像。這其實是很好的一個現(xiàn)象,因為藝術家的工作最終在于講述和因為講述而延伸出的種種活動。所以我們在展覽中也想在一定程度呈現(xiàn)藝術家對于不同媒介的運用上的豐富性。可以說,從根本上展覽還是以靜態(tài)攝影圖像為根本,但是重點在于藝術家講了什么,怎么講。

張小船,找一張照片(蘋果手機的“回憶”,為我推薦) (錄像截圖)

張小船,找一張照片(蘋果手機的“回憶”,為我推薦)(錄像截圖)

Q:展覽的標題是“你會相信你的眼睛”,在現(xiàn)在這個虛擬與現(xiàn)實相互混淆難以分辨的時代,展覽是否希望引導人們去探索圖像真實性的問題?

A:是的,只要是討論圖像,就繞不過真實性的問題。但是真實性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有著不同的層次,比如說關于圖像事實的真實、隱喻層面的真實、藝術家感受和感情的真實、圖像傳播過程中的真實等等。而“你會相信你的眼睛”這個話題所比較偏重的是關于藝術家對于周邊世界和日常生活的感受、表述和隱喻上的真實的可能,特別是怎樣用攝影圖像去參與這個過程。

這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作品,更多表現(xiàn)出他們在這個“虛擬與現(xiàn)實相互混淆難以分辨的時代”,怎樣以攝影來面對和抵抗。這一點其實也有其攝影和藝術史的傳統(tǒng)。波德萊爾就曾經(jīng)在他的詩中將自己想象成為一個有著“奇異劍術”的劍客,在現(xiàn)代都市中“向四面八方嗅尋偶然的韻律。”現(xiàn)代生活從一開始就對個體有著裹挾和壓迫的力量,個人無法把握這個突然出現(xiàn)的龐然大物,它超越了個體的認知能力,說穿了,就個人體驗上來說,也就是模辯虛實真假善惡。所以以直覺為根本的超現(xiàn)主義,以及以超現(xiàn)實主義為根本的攝影就成了個體去抵抗這個“亂世”的一種辦法。這種辦法不是讓你去直接采取行動改變社會,而是讓你能勇敢地直面混亂的現(xiàn)實,找到自己的存在。

退出吧小組,退出吧孤獨

展覽時間:2020年11月8日 -- 2021年2月28日

展出地點:榕異美術館 RONGYI ART MUSEUM 上海高境路371號4F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chǎn)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