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科技成果轉化之火新華錦牽手知名科學家深度入局外骨骼機器人與電子皮膚賽道
5月26日訊(記者 肖良華)當前,機器人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重磅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好的科技成果只有與產業深度結合,才能從巨大的價值潛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5月23日,在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路徑”閉門研討會上,新華錦(600735.SH)與南京大學程文副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冷雨泉教授就電子皮膚、柔性電子材料技術合作,以及外骨骼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等領域達成橫向合作協議,深度入局機器人賽道。
跨界轉型具身智能領域,在新華錦相關負責人看來,并不突兀。“公司2009年就成立了康養公司,布局養老產業,而無論是外骨骼機器人還是具有柔性皮膚的護理機器人,都與養老產業密不可分,公司深度切入具身智能產業,并未離開康養產業的初衷?!?/p>
記者采訪獲悉,在外骨骼機器人領域,中國已經開始反向輸出海外市場。在國際貿易深耕數十年的新華錦將積極拓展具身智能產品的海外市場。新華錦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計劃在2030 年前實現腦機接口(BCI)外骨骼商業化,并進行全球化布局,在北美、歐洲設立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目標實現海外營收占比超 30%。
電子皮膚作為新華錦自研的核心傳感器,將首先應用于外骨骼機器人和養老人形機器人,提升其感知與性能。公司計劃一年內實現小批量生產,向頭部機器人企業供貨,應用于電子寵物、AI 寵物等領域,開啟商業化探索。預計2 - 3年內,隨著技術完善與市場拓展,逐步將其廣泛應用于人形機器人,推動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升級。
深度入局具身智能
5月23日舉行“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路徑”閉門研討會旨在深度鏈接科學家與企業家,精準匹配合作,推動成果轉化向“需求牽引型”轉變,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路徑。
新華錦與行業內兩位專家學者的合作,成為科學界與產業界融合新模式、新路徑的首個落地案例。同日,新華錦與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完成捐贈簽約。
新華錦集團旗下的錦鵬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此前組建了一支匯聚具身智能、機器人動力學、控制算法、生物醫學工程等多領域專家的研發團隊。
擁有25項授權發明專利的冷雨泉是科技部重點研發青年項目首席,在人體增強機器人領域造詣深厚。冷雨泉及其團隊的加入,為新華錦外骨骼機器人研發注入了強大的技術動力。
研發團隊圍繞具身智能技術展開系統性研究,構建大腦與小腦模型,利用傳感器進行全面數據采集,模擬人類感知與決策機制,賦予智能體自主決策與靈活行動能力。當前,公司正在研發初代具身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產品。
“初代具身智能外骨骼機器人以滿足人體行走助力需求為切入點,實現對人體運動的初步輔助。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后續版本將重點優化算法,實現自適應控制,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運動狀態、體能變化及環境因素實時調整助力模式;強化智能感知能力,融合多種傳感器,精準識別復雜場景;優化智能調控系統,提升人機交互的流暢性與舒適度,逐步縮小與人體自然運動的差異,真正實現人機協同的高度融合。”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電子皮膚作為提升外骨骼機器人和養老人形機器人感知與性能的核心技術,能夠模擬人類皮膚觸覺,感知壓力、溫度、濕度等環境刺激,并將信息快速準確傳輸給機器人控制系統,使機器人做出更細膩、精準的反應,大幅提升人機交互體驗與任務執行能力。
在電子皮膚技術研發領域,新華錦得到了南京大學程文教授團隊的強力支持。程文教授作為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員,在柔性傳感器領域成果斐然。
新華錦前述負責人表示,程文教授團隊聚焦于開發具備全域感知特性的電子皮膚,其規模和分布接近人體皮膚觸覺傳感器。這一創新性技術將引領人機交互范式的升級,推動制造系統智能化躍遷和極端場景應用的突破,助力機器人感知系統從“視覺依賴型”向“多模態平衡型”進化?!半娮悠つw的戰略價值不僅體現在填補老齡人口護理供給缺口上,更有望重塑全球智能制造競爭格局,為我國機器人技術實現彎道超車提供重要機遇。”
市場空間極為廣闊
在養老領域,當前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2030年,全球 60歲以上人口將從10億人增加到14億人。隨著年齡增長,許多老人會出現關節疼痛、肌肉力量減弱等問題,導致行走困難。外骨骼機器人可以通過提供額外的支撐和動力,幫助老人更輕松地行走,減少關節負擔,提高行走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此外,我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級,加快人工智能、腦科學、可穿戴等新技術的應用。發展外骨骼康復訓練、運動肌力和平衡訓練等康復輔助器具。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技術進步,未來外骨骼機器人在康養領域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據悉,新華錦通過在醫療、工業、消費三大場景的產品布局,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反哺閉環。醫療場景中積累的柔性驅動技術,可遷移至消費級產品,提升穿戴舒適性;工業場景對設備高可靠性的設計要求,為醫療設備的耐用性提供了寶貴參考;消費級市場的規?;瘧脛t倒逼核心部件成本下降,如伺服電機單價從 1.2 萬元降至 2000 元,從而推動全產業生態的繁榮發展。
公司前述負責人表示,公司外骨骼機器人板塊業務拓展,在短期主要擴充醫療線與工業線,實現3款產品通過CFDA三類認證,覆蓋腦卒中、脊髓損傷等5類適應癥,臨床裝機量超1000臺;同頭部主機廠與物流公司等達成戰略合作,年銷量突破5000臺,市場占有率達20%。在中長期實現腦機接口(BCI)外骨骼商業化,意圖識別延遲< 20ms,人機協同效率提升 80%的技術突破,并進行全球化布局。短期內也要拓展海外消費市場,布局具身智能大小腦。
有觀察人士表示,新華錦與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科研團隊的合作,是科學界與產業界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整合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市場資源,新華錦在具身智能外骨骼、電子皮膚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并在產品布局、業務協同和戰略規劃等方面形成了清晰路徑。這已成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未來這種動員全國科研資源與上市公司深度合作、雙向奔赴的新路徑,必會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樣板工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