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優智控科技趙運濤: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創新,共探量產降本與技術革新路徑
5月22日訊(記者 沈嬌嬌)“陸家嘴金融沙龍”第11期于近日在上海浦東落下帷幕。嘉賓圍繞“產業與資本共振:智能機器人元年”這一主題,展開對話與探討。上海意優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趙運濤從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視角切入,深度剖析行業規模化落地的核心痛點,解讀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技術趨勢與商業化實踐。
從“馬拉松”看人形機器人:穩定性、續航等問題凸顯
趙運濤表示,2025年被視為機器人“量產元年”。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這一觀點已基本達成行業共識。同時,人形機器人的形態在標準化方面也得到了廣泛認可,無論是雙足式還是輪式設計,在不同應用場景中都表現出其獨特的優勢。但人形機器人本體技術仍面臨多重挑戰。以北京人形機器人馬拉松為例,機器人運行中暴露的摔倒、換電池等問題,凸顯本體穩定性與續航能力的不足。
關節模組穩定性直接決定整機性能,而關節模組的穩定性和成本控制是整個行業的關鍵需求。人形機器人全身有幾十個關節,任何一個關節出現問題,機器人都可能無法正常運行。
展望未來,關節模組的發展方向將聚焦于研發迭代和新一代關節的開發,同時融合更前沿的技術。目前,許多關節技術仍是從協作機器人時代延續而來,并非終極解決方案。因此,未來研發的天花板仍有待突破。趙運濤堅信,未來的關節將不僅僅是執行器,而是成為新一代的運動神經元,將傳感器與算法深度融合到關節模組中。
量產元年開啟:關節模組降本攻堅
關節模組的成本控制能力關乎商業化生死線。今年是量產元年,量產對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量產也意味著成本投入。目前,成本高企仍是行業最大挑戰。
據專業機構調研,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整機成本高達幾十萬元。中國的供應鏈優勢能夠將成本降低至小幾十萬元?然而,即使成本降至小幾十萬元,大規模量產仍然是巨大的挑戰。
針對量產降本難題,趙運濤提出三大策略:一是優化供應鏈管理成本,通過批量采購、標準化定型和零部件國產化替代,降低供應鏈成本;二是采用模塊化和通用化設計,大幅縮短關節迭代導入時間;三是優化關節內部設計,結合自動化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