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中國行》調研浙大總部園:解碼高校科創轉化密碼
今年以來,“東方神秘力量”在全球引發關注,杭州備受矚目的“六小龍”企業中,DeepSeek、云深處科技和群核科技的創始人均畢業于浙江大學,高科技企業與浙大之間的緊密聯系引發了廣泛思考。
5月19日—20日,由、《科創板日報》與 S 的寶藏世界聯合主辦的《做多中國行》調研團走進杭州,首站浙江大學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以下簡稱“浙大總部園”),探尋浙大創新創業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提供的寶貴經驗。
此次調研吸引了超過 30 名投資者積極參與,他們一同走進浙大總部園,深入了解這片高校科創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地”。據悉,浙大總部園已集聚超 700 家企業,其中包含 2 家世界 500 強科創企業、18 家科創上市企業和 7 家準 IPO/獨角獸企業,累計營收超 1500 億元,稅收超 25 億元(不含房地產稅),科技融資池超百億元,成績斐然。
在浙江大學成果轉化基地展廳,調研團仿佛置身于一個科技創新的奇妙世界。展廳設有“高質量科技供給”“高融合轉化體系”“高水平轉化成效”等主題展區,借助展覽實物以及 AI 交互、觸控 LED 屏、數字影像等前沿技術,立體式地勾勒出從原始創新、項目孵化到產業賦能的創新轉化生態鏈,全面展示了浙江大學在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扎實成效。
在“高質量科技供給”展區,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令人目不暇接。浙江大學為國家上天入地等前沿領域貢獻巨大,如推動我國“掘進裝備躋身世界前列”的盾構機裝備,彰顯了我國在大型工程裝備領域的突破;實現一萬米海底深潛的自供電軟機器人、能在海底實現定點懸停、全周轉向和自由起降的水下機器人,展現了浙大在海洋探索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實現未知環境的自主避障導航蜂群無人機,為未來無人機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技術與裝備、攻克信息安全難題的國產打印機及核心 SoC 芯片等,更是體現了浙大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的決心和能力。
“高水平轉化成效”展區則讓調研團近距離感受到了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魅力。人形機器人、迅實科技的 SprintRay 3D 打印設備,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前沿水平;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護航的柔性傳感器、能顯著降低室內溫度的光學控溫新材料等,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轉化產品,不僅催生了新的產業賽道,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
在沉浸式交互問答環節,AI 數智人以及可視化智能健身器材相關負責人與調研團進行了深入互動,解答了大家關心的諸多問題。
通過此次調研,《做多中國行》調研團發現,浙江大學創新創業文化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浙大構建了從實驗室到產業端的價值閉環,以產業鏈的“痛點”倒逼技術攻關,匯聚技術、人才、場景、資本等要素,共同構建起充滿活力的“熱帶雨林”般創新生態系統。同時,浙大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打造了全面且精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對于初創企業面臨的資金和資源難題,浙大總部園聯合浙江大學、政府打造了多個孵化平臺,配套德水基金、江芷基金、創新育成基金等公益基金,借助地方政府優惠政策,推出“零租金 + 公益基金 + 政策補貼”的組合拳,為初創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當企業進入發展階段,會遇到各類復雜問題。此時,杭州市余杭區支持建立的浙大總部園“月度協調例會”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牽頭,相關部門按月上門服務,根據企業反饋問題當面解決。這一機制讓浙達能源、沃樂科技等成長型企業快速獲得千萬元研發補貼,加速技術產業化;對于啟真量子、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科技平臺,余杭區提供億元資金支持,推動技術從概念驗證邁向工程化落地。
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浙大總部園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領域,建設了杭州市飛航智能概念驗證中心,通過“技術驗證—場景孵化—產業落地”全鏈條概念驗證體系,使項目中試周期平均縮短 30%,研發成本降低 40%。
浙江大學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