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公司ESG實踐進階:從“為何做”到“如何做出實效”
5月20日訊(記者 崔銘)近日,MSCI最新發布《2024年亞太區 ESG 評級領導者與上調報告》,系統評估了亞太 13 個市場 ESG 評級的趨勢與行業分布。中國市場在本輪評級周期中展現出顯著躍升勢頭,是區域內最具動能的市場之一。
記者注意到,在MSCI對758家中國公司ESG評級評估中,2024年26%公司獲得評級上調,創下了歷史新高,AA與AAA企業占比升至8.9%(2020年為1.4%)。政策推動、治理提升與綠色技術創新共同驅動評級躍升,反映中國企業正逐步從響應者轉向踐行者。
以滬市公司為例,2024年滬市主板1068家公司單獨披露ESG報告,披露率達63%,創下歷史新高。滬市公司的實踐表明,將ESG要素深度融入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和產業轉型,更能培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滬市主板公司全球 ESG 評級排名顯著提升
根據上述報告,共306家滬市主板公司被納入MSCI ESG評級,其中90家公司在最新一次評級中獲得等級提升,9家公司評級“跳升”2-3個等級,如新奧股份、海信視像、健康元等;8家公司評級獲得AAA級,除4家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外,還有愛瑪科技、新奧股份、國泰君安、華泰證券,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連續兩年納入MSCI評級的296家公司中,A等級以上公司數量由37家增長至49家。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上交所發布的ESG相關《指引》、《指南》和行動方案,為公司理解和實踐ESG理念提供了重要指導。洛陽鉬業(603993.SH)表示,《指引》與國際標準接軌,以清晰的框架和務實的指標,推動企業ESG實踐邁向更高階的精細化、系統化管理。
新質生產力與金融行業領跑評級躍升
MSCI評級數據顯示,新能源、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展現出強勁的ESG升級動能。超30家評級提升的公司來自新興行業,其中計算機、電子相關企業ESG評級平均提升0.57、0.31個等級。
這之中,聞泰科技(600745.SH)2024年半導體業務研發投入為18億元,公司持續開發高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塊、邏輯與模擬芯片組合新產品,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恒生電子(600570.SH)2024年的研發費用投入總計24.5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7.36%,公司通過大模型技術幫助金融客戶提升效率,顯著提升金融行業生產力,并降低了生產環境中的能耗。宇通客車(600066.SH)在國內純電動公交客、公路客完成了“三電”系統的全技術升級,實現了能耗更低、續航更長、補電更快、運營更優的技術突破。
MSCI評級中A以上公司以金融、生物醫藥公司為主。ESG領先企業展現出顯著的經營優勢,研發強度平均值達5.2%,超出市場均值1.1個百分點;ROE達9.9%,超出市場1個百分點。如海爾智家(600690.SH)空調產品線首創AI節能科技,搭載AI智慧節能算法+云端智適應技術。2024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87.41億元,同比增長12.9%,印證ESG投入與財務回報的正向循環。這種轉變標志著中國上市公司正走出ESG的形式化階段,進入價值創造深水區。
低碳轉型重構產業競爭力
滬市公司正將ESG實踐轉化為技術護城河。滬市主板公司2024年環境保護相關資金投入合計超1800億元,1300余家公司采取減碳措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減少11.4億噸。
具體來看,福耀玻璃(600660.SH)在玻璃夾層中加入太陽能電池組件,一片標準狀態下發電功率200W的天窗,預計一年能產生290度的電能,相當于年續航里程增加1,450km。
此外,上海電氣(601727.SH)下屬上海鍋爐廠于2010年啟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的技術機理研究,并牽手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大力推進二氧化碳的原料化技術開發,為發展綠色能源夯實技術基礎。這些創新正重塑產業低碳標準,打破“環保即成本”的固有認知。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