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內卷式競爭、穩經濟政策將在6月底前落地!一文讀懂發改委發布會
5月20日訊,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上午10時召開5月份新聞發布會。
國家發改委:大部分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將在6月底前落地
會上,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在加快落實既定政策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已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出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落實,大部分政策舉措計劃將在6月底前落地。同時,國家發改委還將堅持常態化、敞口式加強政策預研和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確保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出臺實施。
系統謀劃7方面53項配套舉措 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地見效
李超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今日起正式施行,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標志性事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國家發改委將從三方面推動法律實施工作:一是全面開展法律宣傳活動,二是加快推動配套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三是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切實推動解決民營企業關心和關切問題。其中,在制定配套政策方面,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系統謀劃了7個方面53項政策舉措。目前相關政策舉措已陸續出臺實施。例如,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意見、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等。后續國家發改委還將建立細化臺賬,逐項推動相關政策舉措出臺和實施。在解決民企關心的問題方面,則要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相關政策,強化失信懲戒,加快構建民營企業賬款清欠進度。
力爭6月底前下達完畢今年全部“兩重”建設項目清單
李超表示,國家發改委力爭在6月底前下達完畢今年全部的“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高標準抓好組織實施。
高端制造業、數字經濟等將在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充分體現
李超表示,目前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工作已完成公開征求意見環節,正在根據社會各界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和完善。各方面關心的高端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這些都將在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當中充分體現。
內卷式競爭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 必須加以整治
李超表示,整治內卷式競爭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件事,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當前傳統產業正在加快轉型升級,這個過程中部分行業出現結構性問題,突破了市場競爭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中國將一直歡迎并持續是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沃土 呼吁有關國家盡快回到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正確軌道上來
李超表示,受美國濫施關稅措施等影響,全球跨境投資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給不少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造成了影響。我想強調的是,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是企業提升投資經營效益的重要前提。40多年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一直是外資企業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當前個別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迫使企業選邊站隊,作出不符合經濟規律的選擇,這對跨國企業正常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中國將一直歡迎并持續是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沃土;我們也呼吁有關國家盡快回到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正確軌道上來,共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
將嚴厲打擊駕駛員無證、低空航空器沒有取得適航證、飛行活動未報批等“黑飛”行動
李超表示,低空飛行的風險隱患依然不容忽視,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先載貨后載人、先隔離后融合、先遠郊后城區”的原則,在嚴控風險、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分類有序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穩妥推進低空旅游、航空運動、消費級無人機等低空消費的發展。將嚴厲打擊駕駛員無證、低空航空器沒有取得適航證、飛行活動未報批等“黑飛”行動,引導推動低空產業合理布局,場景有序拓展。
將抓緊推出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
李超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會同財政部加快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資金下達工作,盡快做好2024年消費品換新資金清算工作,下達后續資金額度。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直達快享機制,抓緊推出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降低各類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的融資成本;推動有關部門進一步簡化補貼申領流程,明確審核兌付時限,落實資金運作制度,提升消費者體驗,緩解經營主體墊資壓力。
深入研究“兩新”領域增量和儲備政策 適時按程序報批后推出
李超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強化“兩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儲備,及時跟蹤評估各項工作進展情況,深入研究“兩新”領域增量和儲備政策,適時按程序報批后推出。
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有望迎來“排浪式”增長
李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協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全社會初步形成共推“人工智能+”的良好氛圍。一是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進程明顯加速。二是“人工智能+”降本增效作用逐步顯現。三是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示范應用。我們會同行業部門分類分行業統籌指導,因地制宜找準“人工智能+”發力點。四是人工智能終端新產品新場景競相涌現。智能手機輕量化部署國產大模型、實現功能拓展,AI眼鏡等智能穿戴產品不斷涌現。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有望迎來“排浪式”增長。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