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遠景零碳行動報告:AI驅動“零碳之花”全球盛開
“2022年起,遠景已連續第三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并于2024年成功實現100%可再生電力使用,提前一年達成RE100承諾。”
5月8日,在2025年德國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覽會(The smarter E Europe)期間,遠景科技集團在面向全球發布《2025零碳行動報告》中如是宣布。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底,遠景已交付產品預計為全球避免約23.5億噸碳排放。
正如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此前表示,新能源技術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正為全球帶來新的繁榮和可持續未來,開創綠色能源文明。在碳中和道路上越走越寬的的遠景,正帶領中國新能源產業布局全球、惠澤全球。
連續三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報告》披露,遠景科技集團全年運營溫室氣體排放為7089噸二氧化碳當量,在碳排放基準為8.4萬噸的情況下,通過提升能效、使用場內及場外可再生電力等有效舉措,2024年實現碳減排約7.7萬噸,占總排放基準的91%。
此外,遠景將構建可持續供應鏈作為實現可持續戰略的核心路徑,通過數字化賦能和零碳技術協同,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2024年,遠景核心供應商已全面接入遠景方舟能碳管理系統,其中,18%核心供應商實現使用100%綠色電力供應遠景產品;核心供應鏈100%使用綠電的目標預計將于2028年達成。
當碳足跡管理成為中國產品出海的新要求,遠景也發揮自身在碳足跡方面的領導力,通過發起“國際ILCD全生命周期數據網絡”建設,攜手電池、光伏等行業共建對標國際標準的行業碳足跡數據庫等,填補“產品碳足跡”空白,助力更多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重塑價值鏈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遠景在赤峰生產的綠色氫氨,已經通過法國必維集團可再生氨認證,是獲得該認證的綠氨產品。
AI驅動成為新利器遠景將AI的深度學習能力注入物理世界的能源系統,重塑人類與能源的共生關系,開創一個以AI驅動實體生產力的新時代。
比如,基于AI算法與全棧技術能力的深度結合,遠景建立AI風機“感知-決策-執行-進化”閉環機制,有力推動新能源裝機容量與電網消納能力實時匹配;遠景儲能推出交易智能體和構網智能體,推動儲能與電力市場、電力系統的自主、高效互動,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最終達到一個“精妙平衡”。
此外,AI氣象模型、風險控制模型、功率預測模型、電價預測模型、AI量化交易策略模型等成為新能源入市法寶,助力驅動電力市場交易革新。
關注度較高的零碳產業園方面,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孫捷表示,零碳產業園的建設、運營蘊含著很多AI應用的機會。“比如說一個零碳園區既有發電側,也有儲能側,還有園區負荷側,源隨荷動,需要AI的技術、數字化的技術進行調控,并不斷優化。
對于構網型的場景,孫捷透露,遠景構網型風機和儲能再疊加AI技術,可以在弱網場景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催生新的產業繁榮在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看來,文明有兩個車輪,一個是知識,一個是能源。
在3月23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張雷提出,中國新能源技術可以助力人類在未來數十年,將全球能源增加10倍、單位成本下降90%,催生新的產業繁榮,為人類發展打開新空間,推動文明達到新高度。
以人工智能為例,超級算力產生了對能源的超級需求,大規模機器人的應用需要大規模能源驅動,假如能源成本能夠大幅下降,諸多曾經遙不可及的設想,如大規模海水淡化將沙漠變綠洲、低成本星際交通以及外太空資源開采等都將成為可能,而這些也將催生新的產業繁榮。
中國造紙術與活字印刷術跨越山海傳入歐洲,經歐洲工匠改進升級為古登堡印刷機,讓人類書籍制作成本降低1萬倍,極大降低人類獲取知識的成本,催生文藝復興,最終推動影響深遠的產業革命。
張雷認為,今天中國的風電、光伏、電池和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中國的名片,走向世界。千年前出海的印刷和造紙技術大幅降低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成本,今天出海的中國新能源技術將大幅降低人類能源獲取的成本。
孫捷透露,近年來,全球的新能源投資依然在加速,其中歐洲、澳大利亞、中東、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新能源投資顯示高速增長。“相信未來在數字文明與能源革命交匯的浪潮中,遠景將繼續以AI驅動新能源,創造全球新繁榮。”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